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洛阳嵩县:老道沟修“道”记

2021年08月30日16:11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顺洛栾快速通道过嵩县县城10余公里,便到德亭镇老道沟村。往右伊河边一拐,过一小隧洞,便豁然开朗。翠竹迎面,桃林俨然,水车广场和村庄依山而建,伊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将一个桃花源般的田园村庄抱在臂弯里。

这便是老道沟村最大的一个村民组——上河村。今年以来,上河大变样,路变宽了,花草树木多了,民居变美了,农田变成花海,以前,无人知晓、无人问津的山村成了游人如织的旅游地和网红打卡地!

为“道”所困

老道沟村位于德亭镇南部的外方山区,距离县城和乡政府所在地分别为15公里。全村21平方公里,15个村民组300户1177人,全部分散居住在9公里长的老道沟中。山多地少,人均林地1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这些耕地都是旱涝不保的坡耕地。

五代十国时,一名叫於红的老道在沟脑山中建道观修道,以后,老道修道的地方叫老道垛,山沟就叫老道沟。

老道沟有山有水有林,但山水阻隔没有通往外面的大路。外面的东西进不来,村里的东西出不去。过去老道沟人到县城和乡政府去一趟,要翻山越岭涉水趟河,异常艰难,学生上学没有粮食没有钱,只好背柴火和木材到集市上卖钱,交伙食费。村支部书记王光恩回忆说:“那时候,粮食金贵。有一次,我和我哥生气,把一碗红薯面条弄洒到地上,父亲让我跪着把地上带土的面条吃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道沟人靠着山林吃山林,花钱靠砍树,吃粮靠砍树,盖房靠砍树,烧火做饭靠取暖还是靠砍树!于是树少了,水少了,人更穷了。2014年底,还有贫困户118户,530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修“道”脱贫

道路,是老道沟男女老少人最深刻的记忆,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难忘的“行路难”的故事,有人在路上摔伤过,有人在路上被洪水冲走过,有人因病死在路上。因此,修路就成了全村人共同的心愿和行动。出山的路从人行道修成通架子车的路,再到通三轮车的路,又到通汽车的路,虽然晴通雨阻,但人们进出方便多了。2004年4月,洛栾快速通道通车,随后进沟的道路变成了水泥路,脱贫攻坚以来,各个村民组之间也通上了水泥路,老道沟的出山道路彻底打开了。

路通了,村里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守着几亩坡地和林破过日子,而是背起行囊外城务工。村支部书记王光恩从16岁外出务工,先后在洛阳、郑州、广州、安徽和北京务工,从原来的建筑队干力气活,到干有点技术的活,到承包一些工程,开过货车,开过商店,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到盖起了新房子,娶上媳妇,买了汽车。现在,村两委的干部都外出打过工,村里有100多人成立起了专业顶管工队伍。在帮扶单位嵩县人社局的大力帮扶下,能出去务工的都到外面去过,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更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

在的帮扶下,村“两委”利用扶贫政策帮助在家的村民种植林果和药材,养蜂蜜、种香菇。全村发展板栗、山茱萸1.5万余株,樱桃140亩,柴胡、五味子等中药材50余亩,蜜蜂养殖500余箱,香菇种植10万袋。同时,对全村电网进行改造建成扶贫搬迁楼房搬迁42户,新建卫生所、文化广场和扶贫车间,修建饮水工程4处。2017年成功实现脱贫。

闯“道”振兴

脱贫了,可大部分人还在外务工,村里的1.8万亩林地,良好的生态却没能发挥作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老道沟又闯出新路。

今年,老道沟村被列为县“572510工程”区域中心村,瞄准生态,以上河村民组为点,建设桃园里生态文化旅游村。按照中心村规划,目前,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已栽植桃树、樱花、海棠等1000棵;铺设沥青道路5000平方米,铺设青石道牙1300米,铺设道路护坡450米;新建文化广场3处,绿化铺装广场800平方米;对15户民居进行改造,还有18户正在改造,并按五美庭院创建,同时开展垃圾分类点及公厕建设项目。

从今年六月份以来,老道沟村面貌一新,盛开的向日葵和菊花吸引了游人不断前来观光旅游。村民们在镇里的指导下开起5家饭店,村民姜麦秀家挨着大片花田,除了提供特色农家饭外,她还卖起饮料和冰糕,人多时,她和老伴一小时卖了50碗凉皮;村民周晓晓是个“90后”,得知政府帮助发展乡村旅游,她毅然回到村里,最多一天收入1000多元;村里在外务工的付孟珂等人也开始回村投资200多万元,参与了景区的玻璃滑道、梦幻空间的项目建设,开始了新的创业。

从靠砍树生活到建设生态家园,从出山务工到回村创业,老道沟村人在不断变化着生活方式,修通发展道路,走向生态振兴新道路!(嵩县县委宣传部 罗孝民供稿)

(责编:侯琳琳、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防疫中的七夕
  • 河南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已送达
  • 点赞暴雨中的橙色身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