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王屋山上,做点亮“天灯”的人

2021年08月11日14:29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资料图。李建国供图

人民网济源8月11日电 (时岩)“历史证明,有党的领导,有愚公移山精神激励,咱就能战胜困难,让群众日子越来越敞亮!”8月10日,一场主题党日活动中,84岁的老党员、退休电力工人李德瑚一番话,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不少济源人最爱一首诗——“光来天上照天明,夜半双双空际行;应是瑶台迎法驾,故教玉女捧仙灯。”“天灯亮王屋”的意境,向来是电力工人追逐的梦。但近期来,暴雨后连逢疫情、高温等困难,王屋山腹地中一支10千伏线路架设施工队,情绪出现波动,不少工友反映:“道路不通,心里压抑,动不动一身汗,快喘不过气了!”

李德瑚老人的话,如当头棒喝,警醒了所有人。“是的,无论哪种困难,永远难不住‘点亮王屋天灯’的人!”大家振奋起精神,各自重回岗位,山间再见“凌空飞渡人”。

济源市是济水发源地,以愚公移山精神闻名全国。域内王屋山绵延,山区丘陵纵横。1949年电力工业刚起步时,曾以木炭作燃料,用一个旧汽车头带动15千瓦发电机发电。但随着一代代电力人吃在工地、住在窝棚,肩扛人抬运料,翻山越岭架线,逐步实现了镇镇通电、村村通电、户户通电,照明用电、动力用电、机井用电。

“供电服务好不好,电网是基础。”李德瑚娓娓道来:53年前,在深山密林立杆,在悬崖峭壁架线,用坏200根钢钎、400把铁镐,历时2年多建成一条35千伏线路,把电引进大山。大半辈子在山区架电,李德瑚对如今的电网数据也记得清楚:济源供电公司运行变电站38座,变电容量428万千伏安,输电线路91条、骨干配电线路300余条,形成500千伏为电源支撑、220千伏和110千伏为骨干网架、10千伏为供电“血管”的坚强电网。

“电力服务真好,房产和用电同步过户的体验很暖心。”在济源沁园街道,居民赵明明在办理二手房过户手续时,同时也办好了用电手续。这是今年济源供电公司与当地不动产中心实行信息对接,主动实施的“房产+用电”同步过户、一次办结活动。为何要这么做?原来,电网规模壮大后,为让用电手续逐渐压减、办电流程提速,济源市实施了网上办电全面普及和阳光业扩、“三零”服务、大数据创新应用,实现了办电“不见面”,做到了客户“免跑腿”,服务效率成倍提高。目前,全市年用电量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200万千瓦时增至如今的近90亿千瓦时。电费交纳也从营业厅坐收、进村入户走收,到密织社会化代收网点,形成城区“十分钟”、郊区半小时“交费圈”,再到移动支付、网上交费,方便度不断提高……

“古时愚公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挖山不止,新时代的电力人要像愚公那样攻坚克难不停步,用不懈努力扮靓群众幸福生活。”济源供电公司总经理程杰说。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郑州“大玉米”上演灯光秀03:21
  • 探访河南“大个子”储粮仓03:21
  • 我是90后村支书—我们村有"三千万"03: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