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林州農商銀行:黨旗飄揚映初心 金融活水“潤”太行

2025年07月01日11:35 |
小字號

每一次信貸資金的精准滴灌,每一個金融需求的用心聆聽,每一項服務模式的創新啟示,離不開每一位黨員干部職工的奮斗初心,無數個沾滿泥土的腳印、被汗水浸透的工裝、深夜不熄的燈火……近1200個日夜,他們用初心踐行金融活水潤澤實體經濟與民生福祉。

“普惠”路上,近1200個日夜的金融淬火

近1200個日夜的“普惠金融營銷”征程中,林州農商銀行黨員干部職工化身“挎包精神”現代傳人,足跡覆蓋全市20個鄉鎮588個行政村,從街頭巷尾的小微商戶到鄉間田頭的種植養殖戶,哪裡有金融服務的渴求,哪裡就有他們真誠服務的身影。“黨員先鋒隊”的旗幟下,是無數個青春歲月的無悔奉獻,而這些堅守也已實實在在地轉化為了普惠成績單:截至6月29日,林州農商銀行在全省農商銀行系統二季度“萬物生長”業務競賽中位列全省第1名,其中個人貸款戶數淨增已完成任務目標的243.27%,成績數字背后,是農商人對服務“三農”宗旨和支農支小支微市場定位的深刻踐行。

整村授信與網格化營銷,共繪鄉村振興工筆圖

“我們不是簡單的信貸員,而是村情鄉情的‘活地圖’,農民朋友的‘貼心人’。”隨著整村授信與網格化營銷的縱深推進,黨員干部展現堅定先鋒本色。他們扎根基層,構建起一張覆蓋林州全域、無縫對接的金融網格體系——以村(社區)為單位,逐戶走訪、細致建檔,為每個村格精准定制授信模式。正是這種“把工作做到田間地頭,把服務送到灶台炕頭”的理念,使林州農商銀行成為推動“8040戰略目標”與“5016階段目標”實現的鐵血臂膀。同時,通過廣泛支持特色農業升級、家庭農場發展、返鄉創業項目等,使“洪河小米”“東崗花椒”“臨淇老鍋魚”等金字招牌享譽國內外,為廣闊鄉土大地注入了蓬勃生命力。

“助百業、幫千家、惠萬企”,服務產業振興的紅色引擎

林州農商銀行黨委將黨建工作深植於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沃土。干部員工組成“產業服務先鋒隊”,主動融入“一縣一業、一鄉一品”格局,為產業鏈條注入金融活水。他們聚焦建筑之鄉特點,創新推出服務模式,精准對接本地建筑企業配套商,成功解決產業鏈末梢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在助力石板岩民宿產業旅游經濟發展中,深入文旅項目和農戶民宿現場,為其定制專屬信貸方案,為項目關鍵設備採購和民宿打造、升級提供了資金保障。服務中,黨員擔當處處閃光:班子成員帶頭認領“硬骨頭”項目﹔多支以黨員為核心的服務分隊奔赴重點產業項目現場考察辦公﹔青年黨員加班加點協助申貸辦理……農商銀行的“紅色力量”有力助推了全市產業結構提檔升級,促成了農商行成長與地方產業相融共榮的發展格局。

“駐村”與“挂職”:服務陣地下沉的紅色堡壘

“干部駐村做實事,金融普惠心相連。”林州農商銀行深化“客戶經理駐村”制度和“干部雙向挂職”機制,將服務陣地真正下沉到治理與生產的末梢。百余名“金融村官”活躍在一線,把銀行窗口搬到百姓院壩與田間地頭。在五龍鎮,駐村客戶經理老劉被村民親切稱為“劉管家”——誰家蓋房、誰家種大棚、誰家孩子上學急需用錢,他都如數家珍。這種“兩腿沾泥、一心為農”的扎根模式,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壁壘,在鄉土的沃土中扎下了農商銀行牢固的信任根基。駐村與挂職干部成為政策宣講員、資源協調員、發展引導員,他們用黨性筑牢了基層的金融紅色堡壘。

建立“鄉情聯絡站”:開拓外出市場的先鋒

為織密織牢“鄉情金融網”,林州農商銀行黨委精准研判林州外出創業務工群體潛力,將市場開拓觸角延伸至“第二戰場”。黨員干部主動“走出去”,赴北京、天津、山西等林州人員密集城市建立“鄉情聯絡站”。通過林州本地數據採集與大數據輔助,已建立起包含20余萬名林州籍在外人員的精准服務名錄。黨員先鋒小組以鄉情為紐帶,為林州籍人士提供資金支持,無論老鄉們在哪裡奮斗,農商銀行的紅色服務旗幟就在哪裡飄揚。

在林州農商銀行的發展實踐中,黨員干部職工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壯大是同頻共振的節拍,每一名奮斗在一線的黨員干部都深有體會:沒有農商行的成長沃土,就難有個人的價值成長空間。歷史賦予使命,時代呼喚擔當。林州農商銀行全體黨員干部將繼續奔走在服務地方經濟的最前沿,向著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藍圖挺進,讓普惠金融的雨露繼續浸潤這片被紅旗渠精神滋養的堅韌土地!(來源:林州農商行 作者 張海亮 王雷翔)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