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民族特色為鄉村游增色(話說新農村)

曉 熠
2025年04月11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民族特色為鄉村游增色(話說新農村)

  從特色化、精品化、規范化入手,讓古朴也時尚的民族特色為鄉村游更好增效添彩,在傳承與創新中實現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習近平總書記3月17日在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考察期間,看到吊腳樓、古寨、非遺樂器、侗族大歌、蠟染工藝等民族傳統文化時感慨,“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時尚”。

  近年來,古朴又時尚的民族特色為鄉村游注入了新動能,許多民族特色村寨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黎平縣肇興侗寨培育傳統手工藝企業60多家,帶動2000余人就業創業。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景點,多耶舞吸引大量游客,當地通過舉辦多耶節、林溪花炮節等一系列民俗節慶活動,去年旅游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民族特色正以其獨有的魅力推動特色鄉村游蓬勃發展,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提升鄉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規范化水平。這為古朴又時尚的民族特色更好賦能鄉村旅游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要深入挖掘、保護、傳承民族特色,提升鄉村游“特色化”發展水平。要讓“古朴”文化變身“時尚”,對民族特色文化要深度挖掘與活態傳承,以古建筑群為基,激活空間敘事,以節慶民俗為脈,打造文化IP。肇興侗寨修舊如舊、建新如故,風格同老房子兼容,通過修復與活化利用,形成“建筑即展館”的沉浸式體驗場景,吸引大量游客打卡。雲南的全國人大代表郁伍林唱火“哦得得”怒族民歌,帶著鄉親們為游客表演怒族民間歌舞,這種非遺活態傳承,讓坐落於碧羅雪山半山腰的老姆登村實現了“從鮮有人知到游客紛至沓來”的蝶變。

  要強化政策供給,完善基礎設施,注重規劃設計,提升民族特色游“精品化”水平。當前,民族村寨游發展整體上仍面臨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才短缺等瓶頸。要進一步加快公共交通、5G網絡等基礎設施覆蓋,用好政策吸引優秀設計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人才入駐,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化”服務,系統性升級旅游體驗。廣西開展民族村寨建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工作,試點村寨借助專業機構,“一村一策”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民族村寨特色旅游發展樣本,從供給側為游客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出游體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還要注重“規范化”引領。以住宿服務為例。村寨民宿是游客充分體驗民族風情的場域,但部分民宿建設標准的缺失帶來安全隱患,讓游客在選擇入住時心裡不托底。要因地制宜從安全管理、服務運營、評級分類等方面制定標准,讓“規范化”消除游客的后顧之憂。新疆出台了地方標准《星級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在對標國家標准的同時充分考慮新疆多民族、多文化、多景觀的特點,將木屋、石頭民居、具有現代化生活設施的氈房、蒙古包等特色住宿業態納入民宿統一分級管理,推動民宿規范化轉型,將民宿這一民族文化符號轉化為體驗感良好的住宿產品。

  總之,從特色化、精品化、規范化入手,讓古朴也時尚的民族特色為鄉村游更好增效添彩,在傳承與創新中實現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為鄉村全面振興書寫充滿文化厚度的時代注腳。

(責編:黃莎、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陽“探親”
  • 南陽:讓千年藥香飄向世界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