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百分之九十七
河南夯實穩產豐收的種業基礎(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黃河岸邊春風拂動,喚醒了種植大戶薛張勇的300畝冬小麥。在河南新鄉市平原示范區,他啟動自走式噴灌機,升起植保無人機,對越冬后的麥田做起了管護。“小麥要高產,立春過后必須管。俺家地上不僅有高科技,地下還有豐收的‘金鑰匙’。”薛張勇說。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保証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2023年9月,一則小麥單品種生產經營權轉讓破紀錄的消息,引起了薛張勇的注意。當時,河南新鄉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新麥58”被一家種企高價拍得,並在新鄉就地轉化。老薛打聽到購買渠道后,去年便播在了自家地裡。
近年來,河南在新鄉建設中原農谷,向良種要產量。“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以前田地沒少管,可一旦遇到壞天氣和病虫害,產量還是上不去。”老薛指著眼前綠油油的麥田說,“你瞧,前一陣碰到倒春寒,這片麥子仍然長勢良好。”
新品種的培育,離不開科技助力。在中原農谷,“農科教”“育繁推”資源加速匯聚,現已引來58家省級以上創新平台、53支種業研發團隊入駐。
走進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河南省政府共建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展廳中一排排種子器皿引起記者的好奇。玻璃瓶中,不同品種的小麥個個顆大粒滿,十分喜人。
“別小瞧這瓶麥粒,它可是我國首個國審遠緣雜交小麥新品種,破解了世界級難題。”指著一瓶標有“普冰03”的種子,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錦鵬自豪地說,在小麥品種間的雜交遺傳變異差不多窮盡的時候,亟須在自然界尋找新的基因資源,而生命力頑強的冰草闖入了視野,“我們利用遠緣雜交技術,成功將冰草中的高產、抗病、抗逆基因導入小麥,培育出了高抗病性和抗寒性的新品種。”
新技術如何走出實驗室?新打造的中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中心,為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去年9月,“普冰03”生產經營權在交易中心以666萬元成功轉讓。“以前不少科研院所出了新品種,因為缺少供需平台,最終難以轉換為農業生產力。”張錦鵬表示,當前“普冰03”已在河南推廣種植。
截至目前,中原農谷有161個新品種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110個新品種在全國推廣種植,其中小麥推廣面積達1億畝。
更多地方和企業瞄准了種子,加入種業振興的大舞台。
春節過后,許昌長葛市石象鎮的種業小鎮忙碌了起來。這裡有300多家科研院所和種子企業入駐,6000畝的核心試驗區麥苗隨風搖曳,3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和4000平方米玻璃育苗溫室生機勃勃。在鼎研澤田農業科技公司的育種大棚裡,負責人朱偉嶺正指揮技術工人進行瓜果育苗。
“我們把西瓜苗嫁接在南瓜苗上,南瓜根系強壯、成活率高,能有效解決重茬和病害問題。”朱偉嶺說,今年訂單形勢良好,從年初到3月底,要提供各類瓜果種苗500萬株,“這是我們培育的西瓜品種‘秀都二號’,非常適合早春大棚種植,去年在河南銷量第一、種苗銷售近1000萬元。”
大棚裡,不時有客戶從各地趕來。“好苗一半收,弱苗一半丟。我們選了10萬株秧苗,回去便定植,估摸‘五一’前后就能成熟。”來自開封的客戶魯軍說,“這個品種的西瓜口感好,我們盼著它早點上市,今年再賣個好價錢。”
好種多打糧。河南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小麥制種能力居全國首位,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春回大地,更多穩產豐收的“種子密碼”在中原大地被破解,落地生根、拔節向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6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