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俺村有條“幸福河”

春節過后,張巍巍登上村頭黃河護堤壩,巡查。這是他當選村委后的固定工作。腳下,8個去年新加固的垛壩,日夜守護黃河安瀾。
河南省鄭州市滎陽汜水鎮南屯村,歷史悠久。三國時期,因呂布在此屯糧而得名。
空中俯瞰,黃河穿村而走,把南屯一分兩岸。南岸1600多畝高標准農田,一望無際﹔北岸4000畝灘地種植中藥材,豐收在望。村裡人常自豪地說:“俺村有條河,她的名字叫黃河。”
1989年出生的張巍巍常聽村裡老人講,過去村裡處處是溝壑,靠天吃飯,近一半糧食絕收,隨著國家治黃興黃,才逐漸擺脫貧困。這幾年,他親眼見証,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推動下,村子迎來快速發展。
南屯村村貌。人民網 霍亞平攝
“現在俺村,人人是股東,家家拿分紅。”張巍巍說,村集體盤活1300畝溝壑,成立了股份制經濟合作社,統一流轉灘地。村民入股拿分紅,平均每畝人均收益900—1000元。
拿地干啥?發展高效農業。村裡引進5家公司,建設高標准數字農田,成立種植家庭農場,搞規模種植。大豆畝產約630斤,谷子畝產達1000斤。其中,南屯“秋香澤”小米品牌被收錄至全國名特優農產品目錄。
春節期間,村民張志寶迎來了一件喜事。
“新年新氣象,過年搬新家。”張志寶興奮地向記者介紹,“5個臥室,3個衛生間和1個書房,每間屋子都鋪了地暖。”嶄新的兩層小洋樓,潔淨明亮,入戶牆上雕刻著一個大大的福字。走進廚房,抽油煙機、一體式燃氣灶、壁挂爐,一應俱全。
這“豪宅”,得多少錢?“算上裝修一共花了40多萬元。”張志寶和愛人在村辦企業上班,這幾年倆人手裡攢了點錢。“回村上班不比打工掙得少,俺兩口每月一萬多,還能照顧家,心穩下來了。”
臨近中午,村頭的宇明閥門廠,車間內機器轟鳴。
“去年廠裡蓋了新車間,增加了全自動生產線設備,環境更好,工作更輕鬆了。”今年,張志寶還當上了安全閥車間主任助理,喜事連連。
“農民都變工人了,還能領退休金。”村支書張志強介紹,南屯村村辦集體如今年銷售額達2.2億元,村裡500多戶2383人,80%以上在廠裡工作,人均年純收入3.48萬元,工齡滿15年就能領取退休金。
午后孩子們在村裡玩耍。人民網 霍亞平攝
昔日“南岸古道飲馬”,今成“屯裡畫中人家”。
午后暖陽,69歲的程淑玲,正在院子裡收拾花草。“俺妞讓我回城裡過年,我不願意。黃河就在俺村口,推門是景,開窗見綠,門口就有菜園子,啥菜都有。”
門外,一排排庭院錯落有致,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在平坦整潔的馬路上騎車穿過。
張志強說,“依托黃河文化,村裡計劃打造文旅產業,形成黃河環線。今年准備加快推進黃河窯洞民宿、農耕文化展示、游客服務中心、鄉村會客廳等項目建設。”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殷切期望。”張巍巍感慨,“每天看著黃河從家門口穿過,見証著村子的變化,裊裊炊煙,安居樂業,這不就是我們向往的美好生活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