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內陸腹地躋身開放高地(現場評論)
——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⑱
不久前,記者來到河南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發現凌晨時分航班依然起降頻繁。貨商緣何紛至沓來?原來,我國跨境電商等外貿業務持續火爆,鄭州機場有豐富的航線和充沛的運力,因此備受國內外貨商青睞。
跳動的數字見証變化。今年上半年,鄭州機場貨運量突破35萬噸,同比增長超28%,其中國際地區貨運量超20萬噸。把時間軸拉長,數據更亮眼——10多年前,這座機場年貨運量僅10萬噸,在全國排名不高,此后接連躍上30萬噸、50萬噸、70萬噸幾個台階,成為全國第六、全球前四十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鄭州機場為什麼能“逆襲”?
依靠改革創新,“改”出競爭優勢。地處中部地區的鄭州機場在位置上並不佔優,怎麼辦?大型航空公司進駐意願不強,機場就組建專班,為航司提供定制航線等服務﹔特殊貨物保障能力不足,就與海關合作,建設數量多、種類全的功能性口岸﹔貨物集疏運效率不高,就開展航空電子貨運試點、空空中轉試點……改革發力,制度護航,鄭州機場形成了國際一流的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吸引多家全球十強貨運航司進駐,建立起連通國內、橫跨歐美亞的航線網絡。用好改革這個重要法寶,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就能破除梗阻、釋放活力。
向前發展,也需開放助力。鄭州機場讓交通通道成為發展航道、高水平開放的要道,對其他內陸地區具有借鑒意義。從區位條件、要素稟賦、發展水平等方面看,一些地方擴大開放的“先天土壤”不夠肥沃,怎麼辦?安徽設立境外來賓支付服務示范區,出台一系列稅收優惠、外匯收支便利化舉措,外商直接投資增速連續19個月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湖北升級國際貿易數字化平台,完善金融、認証、政策咨詢等外貿特色服務,進出口規模連創新高﹔新疆開展國家智慧口岸試點,大幅壓縮通關環節,引來更多進出口貨運業務。推進深層次改革,在規則、管理、標准等方面持續挖潛,就能提升開放能級,激發市場活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放眼中西部,改革深化,開放潮涌。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以多式聯運服務“渝車出海”、壯大通道經濟﹔開通磨憨口岸,雲南更好連接東南亞﹔搭上中歐班列,陝西西安高質量建設國際陸港……隨著區域開放布局持續優化、產業梯度轉移有序展開,內陸地區把握時代機遇、強化比較優勢,必能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獲得更大發展。
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這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方法論。面向未來,相關地區找准定位、服務大局,因地制宜、揚長補短,定能形成開放新優勢,從“后衛”變“前鋒”、從“內陸腹地”變“開放高地”。
(作者為本報經濟社會部記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