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總書記看中國|考古人話殷墟新變
2024年03月19日09:33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2022年10月2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省安陽市,考察位於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証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傳說中的商朝徹底得到証實,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往前推進了約1000年。
成立於1958年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承擔著殷墟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多年來,一代代考古人篳路藍縷,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不斷作出新貢獻。
大學畢業后就沒“挪過窩”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長年堅守在殷墟考古發掘的第一線,對殷墟和甲骨文很熟悉,也很有情感。
何毓靈說,目前安陽工作站的工作重點是洹北商城遺址和殷墟王陵遺址,以及配合基建的考古。2014年洹北商城重啟發掘工作以來,發現了料礓石夯土平台、青銅冶煉與澆鑄區、廢料集中填埋區等功能區,填補了商代中期手工業考古的空白。
考古學始終以研究古代遺址的結構與布局為首責,小到水井、房址,大到墓地、作坊,林林總總,都是構成遺址的核心要素。如果加入時間與空間維度,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就更為復雜而持久,很多大型都城遺址都是幾代考古人接續努力,才取得豐碩的成果。甲骨文的故鄉,商代晚期都城殷墟更是如此。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