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党建引领 蔬菜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仲夏时节,豫西南广袤的大地生机勃勃,无边光景时时新,乡野铺展开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乡村和美的全面振兴图。
6月24日,从社旗县城沿着G234国道南下,走进河南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的社旗县李店镇,微风过处,蔬果飘香,一望无际的蔬菜基地十分显眼:一座座蔬菜大棚犹如巨龙盘卧,棚内的西红柿、西瓜等瓜果长势喜人;数万亩的露天蔬菜、青豆等郁郁葱葱。李店镇从山东寿光招商引资引进的满义设施蔬菜基地迎来黄瓜、彩椒、西红柿等时令蔬菜采收季,基地里一派丰收繁忙景象,务工群众正紧锣密鼓地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运往香港、广东等地销售。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李店镇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流转土地建设蔬菜基地,施行“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使群众实现务工、托管和低租金三项叠加收入,走出了一条周期短、可发展、见效快的增收致富新路子。时下,在2600亩的福之口蔬菜基地,一茬上海青、苔菜丰收后,实施“青豆与蔬菜轮作”种植新模式而种植的青豆长势茂盛,已经开花,实现了对土地的改良利用,带动群众参与种植、管理与采摘,现务工人数每天达到300余人,全年累计带动周围村23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该轮作模式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实现生态效益,又可以带动更多农户就业,提高村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现在年龄大了,外出打工活不好找,钱不好挣。我在这基地干活很轻松,每天能挣100元左右。”王庄村村民朱丽娟在蔬菜基地建设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得益于蔬菜基地的建设,她将自家4亩多土地流转后再到基地务工,现在不仅可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租金,足不出村还可务工挣钱补贴家用。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李店镇党委、人大、政府召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形成共识,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按照“蔬菜、林果、畜牧、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尤其是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为基地投资建设生产路、地埋管、生产桥等基础设施,并邀请农业专家对蔬菜种植技术进行培训,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使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李店镇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先后成功招引了深农集团、山东寿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晨阳光商贸有限公司,持续培育壮大蔬菜产业,在镇域内形成了以深农集团、满义设施蔬菜、博晨阳光、种德供港蔬菜为龙头的蔬菜种植区,以全域党建为引领,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率先垂范下,先后建成了6个产业基地,带动了下郭村、狮子庄村等蔬菜专业种植村8个,蔬菜经营主体12家,参与种植农户1500余户,带动3000余人在产业基地务工。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承包经营、技术培训、股份帮扶等方式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镇蔬菜产业面积大2.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6000亩、露天蔬菜面积16000亩)。2019年和2020年省、市两级特色农业现场会在该镇召开,李店镇“宛东第一蔬菜大镇”品牌初具效应。
“近年来,农业大镇李店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持续加力,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加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聚力打造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示范镇’样板。”李店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社旗县委宣传部 作者:常杰敏 祁义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