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近期,我们村的村规民约在‘崇文重教,孝敬父母’基础上,新增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以及激励奖惩措施等内容,修订后的村规民约既注重传承耕读文化特色,又体现了倡导和美乡风、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内涵。”6月30日,在谈到传承耕读文化、弘扬文明新风时,郏县黄道镇纸坊村党支部书记杨战轻如数家珍。
纸坊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北依大刘山,青龙河穿村而过,因历史上造纸作坊林立而得名,农家小院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曲巷通幽、古色古香。
纸坊村秉承耕读传家传统,厚植耕读文化氛围,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在我们村,受尊崇的是有文化、德高望重的人。我们不比谁家有轿车、有高楼,而是比谁家学风好、家风好。”该村七组村民蒋克锋说。
该村制定了贴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同时每家每户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家风家训,明确行为准则。“孝敬老人,严教子孙”“与人为善,与邻为友”“耕读传家”……行走纸坊村,处处可见村民大门口悬挂着精美的家风家训牌。该村六组村民张高峰家庭并不富裕,但他格外被村民尊重。他家里种了3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地,饲养40多只羊,小院总是拾掇得干干净净。2024年,他的小儿子张静洋被清华大学录取。
“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该村励志的墙体标语抬头可见。纸坊村每年都要举办优秀学子表彰交流大会。教子有方的父母向村民讲述子女成才和家风家训故事,勤奋好学的优秀学子之间交流学习心得。418户1500余口人的小山村,如今走出了博士生导师、博士,还有国外留学人才。该村目前有在校大学生70多人,其中2名博士、15名硕士。该村还出了两名郏县高考状元,被誉为“状元村”。
纸坊村将传承耕读文化与弘扬文明新风有机结合,打造党建文化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村史馆、乡村大舞台、广场游园等场所,制作墙体宣传海报、宣传栏;组建文艺宣传队、红白理事会,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十星评定”“七好评选”等活动,选出“好党员”“好婆婆”“好妯娌”“好丈夫”“好邻居”“好儿女”“最美庭院”“十佳文明户”等。二组村民王中堂被评为平顶山市道德模范,并成为“河南好人榜”上榜人物。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蒋香玲说,为解决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困难老人的吃饭问题,村里筹建了“爱心食堂”,村民得知后积极捐赠价值3万多元的冰箱、彩电等。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期间,村民更是出工出力绿化美化,捐钱捐树苗合计5万多元。(来源:郏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张鸿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