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各地

以“绣花功夫”绣出城市更新民生画卷

——平顶山市新华区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第一季度现场调度侧记

2025年04月30日11:08 |
小字号

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关系着百姓的幸福生活,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工作如何做到百姓“心坎上”?

4月27日,平顶山市新华区委书记张伟民,新华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李建国带队开启了新华区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第一季度现场调度工作。

当天早上8点至中午12点半,调度组从稻香路北延工程到光明路街道新程街完整社区建设,12个民生项目逐一“过筛”。每到一处,张伟民、李建国认真倾听社区工作人员及群众的意见建议,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讨论,研究解决对策,并要求统筹当前和长远、治标和治本,通过对个案“解剖麻雀”、举一反三,推动从发现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作为老城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新华区将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列为“一把手工程”。3月份以来高频次召开推进会5次,新华区四大班子领导通过脚步丈量、现场办公,推动解决道路贯通、社区改造等民生痛点,城市更新议题之于新华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何高效办好群众身边事,促进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曙光街街道曙北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为突破口的做法让调度组眼前一亮,曙北社区常住人口1.3万余人,人员聚集度高、人群多元化。该社区创新建立“网格长+多元力量”服务模式,将原有18个网格优化为11个精密单元,配备专职网格长实行AB岗轮值,健全“发现—处置—反馈—评估”流程,通过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群众“有事马上办”,同步开展的网格员积分兑换等活动更激发了群众自治活力,打造出“宜养曙北”基层治理品牌。

城市更新涉及方方面面,如何着手?李建国在调度中指出,公众参与是破题良法。要顺应群众期待,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大道至简,不搞形式。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口碑是标尺。光明路街道新程街社区从居民最期盼的加装电梯入手,以“连片加梯”模式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通过党员双报到机制组建“1+3+N”红管家联盟,实现了加梯效率与权重满意度双提升;矿工路街道幸福街社区构建“专属网格+微网格”体系,200名报到党员常态化服务,织就15分钟“幸福圈”,开创了基层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双提升的新局面……

城市建设怎样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实现事半功倍,花小钱办大事?在高庄沟生态治理现场,该项目创新推出的“废砖旧瓦,变废为宝”模式赢得了调度组认可,将拆除闲置的废旧砖石加工成景观小品、草坪铺装材料,既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置难题,又为河道增添了自然野趣。

稻香路北延的施工现场,工程人员秉承“匠心”精神,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内通外联、便捷高效的路网,更彰显了新华道路建设“加速度”。

“小小停车位,事关大民生”,矿工路街道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将陈庄沟原本“杂草丛生,垃圾乱扔”的废弃土地打造成“智慧化,共享化”的现代停车场,不仅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乱停车”“停车难”等问题,还规范了秩序,美化了环境。

从高庄沟生态治理现场废砖旧瓦的创意再生,再到矿工路街道智慧停车场的民生实践,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破解了“建筑垃圾处理难”“路网联通不畅”“停车资源短缺”等城市发展痼疾,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更新城市治理”“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基建升级+民生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华路径”。

五个小时的调度,在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的过程中,新华区城市更新“更”什么、应该如何“更”等问题也越来越明确。

发展无止境,为民之心,亦永无止境。正如张伟民在调度中所说:“城市治理犹如精心刺绣,既要有谋篇布局的巧思,更需穿针引线的韧劲。要瞄准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着力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落实到位,将群众凝聚起来,城市更新才能赢得人心、行稳致远”。(来源:平顶山市新华区委宣传部 作者:苏丽香 杨凯光)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阳“探亲”
  • 南阳:让千年药香飘向世界
  • 跟记者体验一场麦田里的国家非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