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牵手” 赴一场春天之约

初春的北京,碧绿如新。
3月28日,在建国门内大街9号北京饭店会议中心,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在这里举行。
来自河南郑州航空港组成的“招商团”如约而至。以“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为主题,现场,百余家央企代表、地方政府、投资机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600余人座无虚席。
这是一场央地合作,双向奔赴的一场“链”接赛。
活动现场。人民网 杨晓娜摄
近年来,河南以郑州航空港区为支点的枢纽优势、产业支撑、创新生态与开放红利加速释放。作为我国首个、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也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郑州航空港肩负着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带动河南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
活动现场,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郭鹏用五个关键词向大会作出推介:“中原特区”“循环枢纽”“产业高地”“创新前沿”“开放平台”。
这里,能够实现全省最快的行政审批和项目落地,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供支撑;这里,形成了“空铁陆海”多港联动、多式联运体系,具有强大交通枢纽优势;这里,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航空航天卫星、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里,搭建了内陆地区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1+4+N”口岸架构,通关效能全国领先……
一座正在崛起的国际美好现代化航空新城。马国樑摄
“中国有句老话:形势决定命运。‘形’是基础条件,‘势’是时代参数。”郭鹏激情洋溢地发出诚挚邀请:期待与央企双向奔赴,把地区优势与企业的产品、技术、品牌、市场结合起来,打造立足中原、链接全球的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此次参会,有备而来。如何通过金融赋能,吸引国企“引凤筑巢”,为科技金融和央地合作项目搭建桥梁?
在系列活动“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暨郑州航空港区央地合作”交流座谈会上,中央企业、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
郑州航空港区在政策、金融环境等方面做足了准备。“我们出台了《国有投资基金容错尽职免责管理办法》,通过‘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导向,形成‘敢投、会投、愿投’的良好生态。”郑州航空港区财政金融局局长蒋琳琳介绍,同时,还打造了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首只政府性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为担当者撑腰、为创新者护航。
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代表信心十足。优势叠加,“形”“势”兼备,与部分央企投资的基础条件和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航空货运是我们主要发力方向,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基金或者直投方式投资港区内优质企业,助力郑州成为‘中国孟菲斯’。”中国物流集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业务部投资总监王秋实语气坚定。
“郑州这两年在跨境电商表现突出,公司产业布局和郑州有紧密联系,不仅在跨境电商方面,还有高端附加值电子信息,下一步,希望在生物医药方面能进一步发力,双方共同深入交流。”东方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事业部执行总经理于露表示。
“我来自郑州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指挥部,锚定全省汽车万亿级规模,打造百万辆汽车城和5000亿级规模为目标,重点聚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黄金时期,正式邀请央企代表到港区投资考察。”座谈会上,郑州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挥部招商局局长王海胜自我“推介”。
……
政府“引巢入凤”,企业“摩拳擦掌”,双方共话央地合作发展新路径。
“搭建此次桥梁,希望参会企业能针对郑州航空港的产业机遇和投资机会,进行深度交流,共享思想盛宴,更好促进央地合作。”央企投资协会执行会长刘文炳表示。
“投资郑州航空港就是投资未来。”中创豫信(河南)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加峰信心十足,郑州航空港“两院一中心”项目加速建设,国内外医疗巨头纷纷“抢滩”,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不断汇聚,带给他越来越足的投资信心。
“我们将依托‘一院一园一基金’的形式,打造空天地一体化园区。”此次,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签约,将共建低空经济与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启迪科技服务集团副总经理陈起信心十足地向本网介绍投资愿景。
“‘一院’就是郑州航空港最近成立的‘工研院’,‘一园’就是低空经济与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以此为契机,企业还将发起10亿规模的基金,支撑园区起步、营造创新生态,带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
现场,还邀请了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等方面进行主题演讲,共同探讨坚守初心与创新求变,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路径。
最后,郑州航空港现场签约了大健康产业创业基地项目、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项目、低空经济与智能无人产业园等8个项目,未来,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向春而行,央地“牵手”,奋力奔跑。这个春天,向着朝阳拔节生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