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观察|你的家乡要建成什么样子?

“设置垃圾回收处理厂。”
“清理被占用的集体稻场,还村民活动场所。”
“鼓励和支持乡村地区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目前,河南有4.6万个行政村。在这里,有辽阔的平原,也有丘陵深山,广泛分布的村庄有着不同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产业基础。
我的家乡要建成什么样子?老乡们摩拳擦掌,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出谋划策。
宝丰县“四好农村路”铺就百姓幸福路。何五昌摄
“深入走访3个街道、7个镇、3个乡,发现村庄的非主干道路面硬化程度严重不足,制约乡村整体发展。”
日前,网友63****0建议推进乡村背街小巷硬化工程。把“金点子”转化为发展的“金钥匙”,在今后的乡村建设中,宝丰县将采纳网民提出的建议。
要致富,先修路。从一组数据看河南活力:2024年河南新改建农村公路5426公里;累计投资102.8亿元。从布局看创新:探索推进“农村公路+特色产业”模式。
一条条贯穿城乡的道路,编织出一张四通八达的发展网,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荥阳市汜水镇南屯村风貌。人民网 霍亚平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网友13****4反映河道内存有生活垃圾。开封罗王镇沟村成立专项调查组,对垃圾进行清理,开展宣传教育,明确垃圾投放点位置,将河道纳入村级环卫网格化管理。
昔日“南岸古道饮马”,今成“屯里画中人家”。在荥阳市汜水镇南屯村,现代化的数字田园乡村从画中走来。
孟北村,房前屋后的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叶县在“微”字上下足功夫,鼓励农户利用治理腾出的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
近年来,河南立足农村实际,深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宜居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带动引领下,河南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群众向往的“世外桃源”。
小厕所,大民生。
不少网民留言询问“厕改”情况。在豫东民权,已累计投入3.7亿元资金进行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农厕改造等工作,完成9.1万户厕所改建;在豫南汝南,改厕整村推进率达到85%,完成改厕85733户。
到2025年年底,全省计划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00万户。去年,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抽取343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调研。调研村常住户中,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4.5%。
厕所改革是民生问题,让“将就”如厕变“讲究”如厕,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布局的推进,群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经历着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演变。
商城县美丽乡村入画卷。廖煜摄
春来到,花满枝。
网友10*****1建议以文体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商城县螺丝畈村万亩野樱绽放,与金黄的油菜梯田和青瓦白墙的传统村落交织,成为山野间的“生态客厅”。该县糅合文旅元素,营造“赏花+露营”“赏花+市集”“赏花+非遗”“赏花+研学”等新场景,推出多元项目,打造赏花旅游品牌。
借助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色名片”,近年来,郏县的这个深山沟——山头赵村,巧用、活用文化资源,相继举办了山货大集、桃花节、丰收季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节会活动,把乡村游做得红红火火。
河南立足大山大河大平原独特优势,坚持产村一体规划、田村一体建设、农文旅一体发展,构建了“一区两带三山”新格局。全省建设“美丽小镇”500多个、“四美乡村”1万多个,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乡村旅游新局面。
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河南乡村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变:“村里生活垃圾治理变好了”“村里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了”“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春潮涌动,万物新。今年,河南将新打造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污水、垃圾、黑臭水体治理;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嘿!拿起画笔,描绘家乡美好吧!
家乡的建设,您有哪些好建议?欢迎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把您对家乡的美好愿望说一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