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护花”人看保电之变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洛阳牡丹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牡丹,洛阳市政府牵头筹办了官方性质的赏花节会“牡丹花会”,将其打造成城市名片。
洛阳牡丹花会,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在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坚持较好的品牌节会。作为中国四大名会之一,从地方到省级再到国家级节会,从简单质朴到盛大华美再到高规格的文化视听盛宴,展现了洛阳40多年来的发展变革。
如果除了经济数字、旅游人数外还有什么能够直观体现洛阳牡丹花会的发展历程,那一定是它背后的电力保障。
第一代保电人 开启“护花”之路
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议案,确定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此奏响了繁荣洛阳牡丹、振兴洛阳经济的序曲。
“80年代的花会很简单,真正用电的地方也不多。第一届花会启动仪式现场就俩老式的高音喇叭、两个立杆话筒、一台扩音机;第五届的灯会复杂一点,有548组灯;那时候演出也不多、规模也不大,往往扯几根临时电源,就能满足需求。”生于60年代初的陈志,参加过整个80、90年代的花会保电,最早的牡丹花会场景和保电画面,随着他的回忆扑面而来。
陈志接着说:“80年代的花会,电力不是主角,可咱们投入的人力一点也不少,第一届的花会就有百万计的游客涌入洛阳,各行各业都没有应对经验,大家就相互帮忙相互扶持。那时候没有青年志愿者,也没有服务队,都是政府统一组织,一大早我们乘着大东风就出发了,到了地方,同志们有的支茶水摊,有的讲解,会开车的师傅就去协助疏导交通……因为举办花会,那个时候城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路宽了,治安好了,外国人来的多了。”
到了1991年,洛阳牡丹花会更名为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形成“洛阳搭台,全省唱戏”的新模式,把洛阳牡丹花会作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陈志说:“90年代保电有变化了,大型的文艺晚会、重要的经贸会接踵而来,一下子电就不够用了。那时候为了确保这些重要活动的用电需求,往往都是‘停一片保一线’,咱们的检查员一个挨一个落实相关联客户的停电,好在大家都是极力支持。保电的时候局里最好的家当全部都上了,刚弄来的柴油发电车没车能牵引,我们就人拉肩扛配合着小吉普往保电现场拽。那时候就怕上下坡,有一次下坡,小吉普根本刹不住车,差点就掉沟里了。”
“后来有小型变压器了,我们就在现场埋线杆、架电缆、安装变压器,人手不够就请部队来帮忙,那大部队作战场面现在都难忘。演出开始前一天搭好,演出结束后一天撤离……最深刻的就是99年,洛阳举办了第一台商业演唱会。真是万人空巷!主办方赚钱,市民们享受,而咱们保电人员则是从头到尾都如临大敌。从那以后,洛阳就经常见大明星了,而我也退出了保电的舞台。”说到这,陈志充满了不舍。
第二代保电人 拓宽“护花”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洛阳牡丹花会的主战场也搬到了洛龙新区,新城区崭新的城市面貌,更加完善的经济环境,让洛阳真正形成了“花会塔台,企业唱戏,互惠互赢”的可喜局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到台前,或承办或协办,使得花会的规模越来越大。
参加工作近30年的70后郭灿凯,算得上是参与花会保电的第二代,谈起来也是深有感触:“我开始参加花会保电的时候,演唱会就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港台的明星、大碗们带着自己的“舞台”就飞来了。那灯光、音箱设备让大家都开了眼。但咱们当时最好的设备也只是将将满足现场的需求,刚配的移动电源车还没自豪两天就发现也就那么回事了。那会儿保电是真紧张,设备不行就靠人,每个点都留人,大家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一站就是一整天。舞台下面的保电人员更惨,得蹲一天,结束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了。”
“24届牡丹花会,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来了,盛况空前啊!那么多明星对年轻人真是致命诱惑。保电的时候越听心越痒,真是想看明星表演,但是大家都坚持住了,确实因为责任在身。”
“还有一次开幕式快要结束时,我和同事发现一根电缆发热达到短路临界点,被吓出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是好,所幸的是硬是撑了下来没出问题……作为洛阳人,那个时候天天盼着牡丹花会开,作为保电人,又希望赶紧结束别出事故。”郭师傅说到这里不禁感慨起来:“多年来花会开了一届又一届,保电人员换了一茬接一茬,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承担多大的风险,吃了多少苦头,我们仍是苦中有乐,年年期盼,年年争着参加,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
第三代保电人 科技“护花”之路
随着洛阳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洛阳牡丹”影响力的不断扩大,2010年,洛阳牡丹花会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文化盛会,并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共同受益”的发展模式;“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发展洛阳”的宗旨,更加有力推进了洛阳改革开放的进程。
第36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保电现场指挥段凯,是一位知识型的80后,也是参加牡丹文化节保电的年轻一代。他说:“牡丹文化节的规格是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大,而我们保电的标准也变成了“特级”、现在保电的手段、设备也一年比一年先进,再也不是以前仅仅保证用电需求,安全照明就可以了。如今的舞台效果假如没有超大型液晶显示、计算机智能控制、阵列光效那都不好意思提,为了满足这些高端设备用电要求,大型移动电源车、智能零秒切换备自投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
“从临时架线到多路环网;从柴油发电车到移动电源车;从当初的‘人工智能’分兵把守,到红外测温、零秒切换备自投等一大批高科技智能设备不断更新投用,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发展的不仅仅是城市啊,也有我们供电企业。”段凯说道:“如今,不断完善的‘洛阳保电经验’‘洛阳保电模式’成了河南的保电标杆。南阳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采用的是我们的方案;2015年上合组织峰会在郑州召开,我们组织了两百多人的保电队伍奔赴支援……这都是电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保电手段和设备技术升级的一个侧影。”
2024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成功举办至第41届,洛阳牡丹花会41年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发展变迁的缩影,根式见证了伟大祖国的迅猛发展。
41年花会保电零失误值得每一个洛供人骄傲,现在的保电接力棒交接到了90后马晓飞手中,三代保电情缘还将继续延续,继续见证电网事业、电力技术的变革、发展和升级。(国网洛阳供电公司供稿 作者:杨振宇、张果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