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多点发力,创优项目建设软环境

“我们企业从签约到落地,前后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郏县县政府工作人员一次就帮我们完成了证照办理、员工招聘、企业用电报装等问题,为我们节约了时间,使我们企业提前进入正常运营。”8月22日上午,位于河南平顶山郏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南恒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志远对郏县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河南恒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集高科技、环保、无污染型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全智能化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公司一期投资7亿元,二期投资5.5亿元,总投资12.5亿元。公司于2023年5月30日签约郏县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从6月初开始厂房改造装修,8月份正式投产,目前已顺利实现了日产100万只锂电池的一期目标,今年上半年销售电池1.39亿只,实现产值2.23亿元,销售收入1.92亿元。目前,项目二期已正式建成投产,日产锂电池160—200万只,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税收1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500余人。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郏县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
郏县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郏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处理办法》和《郏县“企业发展宁静日”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各单位工作任务台账,全方位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建立了快办机制,通过受理登记、研判分类、分办转办、限时办结、催办督办、反馈评价、问题清零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对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案件实现闭环办理。今年以来共受理问题27件,印发《督办函》《提醒函》7份,已解决问题27件,办结率100%。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整体性的体制机制,郏县注重系统性和协同性,坚持一体设计、整体布局和联动推进。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媒体记者、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和群众代表中,选聘500余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建立15个营商环境监督站,常态化落实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使经营主体成为营商环境的参与者、组织者、推动者,通过明察暗访、企业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形成时时处处全覆盖的社会监督格局。
为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优化的针对性、靶向性、精准性和有效性,郏县将涉企政务服务窗口、行政执法、惠企政策落实三方面作为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的重点。不定时对全县所有服务窗口进行明察暗访,对损害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震慑。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明察暗访32次,走访企业68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立行立改问题13个,帮助企业解决急愁难盼问题20多个。
郏县坚持政府供给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不断增强各部门创造性政策执行力,使营商环境在创新中优化,在优化中创新。该县建立纪检、法制等部门协作配合机制、集中办公机制、信息反馈机制、问题解决研判机制、问责奖惩机制等“五项机制”,进一步促进相关责任主体间力量调配、沟通协作、监管融合,切实解决企业诉求,去年以来已帮助圣光集团、天晟电气、晟仕博新材料、恒一新能源等企业解决用工3000余人,为全县企业新增投放贷款46.2亿元。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郏县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今年计划新开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1个,1月至7月新开工项目14个,开工率约66.7%。参加全市“三个一批”活动项目44个,总投资84.9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3个,总投资67.22亿元;新兴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2.7亿元;基础设施项目5个,总投资11.68亿元;其他项目4个,总投资3.3亿元,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居六县市前列。
郏县县长李红民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先进、再接再厉,持续打造简洁、高效、规范的助企服务体系,助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发展壮大,为郏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郏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 王自行 吕聪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