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郏县:深耕特色产业 引领乡村振兴

2024年04月22日11:34 |
小字号

4月21日,笔者走进郏县堂街镇石桥店村草莓种植基地,掀开大棚门帘,一垄垄叶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颗颗草莓饱满红润,长势喜人,香甜的气息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

“咱们的草莓品种多、个头大、口感好,开园的时候,周边不少游客都会带着家人、朋友来这里体验采摘乐趣,享受‘莓’好时光。”种植户陈亚铬高兴地说。陈亚铬是堂街镇石桥店村人,2018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考虑到本村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紧邻临沣寨、紫云寺等景区的区位优势,很快确定了建设草莓采摘园发展休闲农业的致富思路。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陈亚铬建起了7座大棚,种植宁玉、红颜、越秀等5个品种的纯绿色无公害草莓。为提高草莓产量和甜度,陈亚铬在草莓开花的时候每个大棚放置一箱蜜蜂,通过蜜蜂帮助传粉,这样种出来的草莓做到了量质双升,价格每斤30元~35元,虽然比市场价高,但游客还是络绎不绝,销量非常可观,每棚年收入达2万元左右。但陈亚铬并不满足于现状,她一直在追求更大的发展。去年,依托大棚种植经验,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她又承包了40多个大棚种植上海青、小白菜、意大利生菜等绿叶蔬菜,不仅鼓了自己的腰包,还为周边群众增加200多个就业岗位,开辟了一条特色种植、产业致富的新途径。

在离石桥店5公里的石洼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走进一幢幢大棚,一垄垄小茴香直铺远方,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散发着浓郁迷人的香气。

“这几天正是小茴香成熟期,这几天即可采收,采收后全部销往郑州三全食品公司。小茴香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耐干旱、抗病虫、好管理、投资少、收益高、生长周期短等特点,两个月一茬,一年可种5茬,一年下来能为我们种植户增加不少收入,按每斤批发价2~3元算,每个大棚产值2.7~2.8万元。此外,还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采收期用工达到60人左右,所以种植小茴香很有前途,今年周边村民种植小茴香增加到20棚,这让周边群众多了一条增收致富路。”种植户李英磊说。

近年来,郏县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结合乡村发展实际,精心规划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李口镇小昝庄村、白龙庙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上海青、中原蜜瓜、哈密瓜、水果黄瓜、草莓、小番茄等果蔬种植,并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打造特色果蔬种植园区,先后与平煤股份一矿、中原红饮料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构建“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去年两村集体经济均突破1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同时吸纳群众就近务工800人次,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郏县在发展优质粮食、蔬菜、林果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羊肚菌、黑皮甘蔗、草莓、小茴香、甜柿、葡萄、生姜、圣女果等“小特产”种植,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上下联动带领群众共同参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群众的致富路子越来越宽广。全县蔬菜、瓜果、食用菌及“小特产”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产量达到46万多吨,年产值20亿元,带动6万多群众从事生产、管理、运输、销售、社会化服务等,走出了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铁军表示,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下一步,郏县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扎实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和拓展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集特色种养、加工于一体的主导产业,拓宽更多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赋能乡村产业“大发展”,打造具有郏县特色的乡村振兴模板。(郏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王自行)

(责编:于思远、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考古人话殷墟新变
  • 郑州: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 探访殷墟博物馆新馆 感知伟大商文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