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靈寶:綠葉變“金葉”產業促振興

在靈寶市廣闊的煙區裡,一片片油亮翠綠的煙葉迎風舒展。煙農們穿梭於田間,忙著採收、搬運、編杆、烘烤……一場從“綠葉”到“金葉”的蛻變正悄然上演,書寫著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
“煙葉產業是群眾增收、財政增稅的重要支柱。今年全鎮煙葉種植規模穩定,煙葉長勢也非常喜人。”站在田埂上,朱陽鎮政府煙辦主任杜鐵民語氣堅定。作為河南省煙葉種植第一大鎮,朱陽鎮的煙葉種植不僅是田園風光,更是強鎮富農的“黃金產業”。
“前期旱得厲害,可現在烤出來的煙葉一片金黃,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朱陽鎮吳家垣村的煙農關小波一邊忙著裝炕,一邊高興地說。
今年夏季,靈寶煙區接連遭遇高溫干旱、局部暴雨內澇和冰雹預警等極端天氣。面對災情,三門峽市煙草公司靈寶市分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干旱時協調運水車輛拉水數千噸,打通“送水到田”“最后一公裡”﹔暴雨后組織人員攜帶水泵連夜搶排積水,搶救低窪煙田﹔冰雹來臨前,聯合氣象部門精准實施人工防雹作業,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為煙農撐起“保護傘”。
災害防控有力度,技術指導更顯精准。在朱陽鎮清馬河口村的示范田裡,三門峽市煙草公司靈寶市分公司馬河口煙站站長壽紀培蹲在壟間,耐心講解:“葉片發亮,主脈發白,葉尖下垂,這就是‘成熟葉’的信號。差一天,煙葉的油分、香氣就差一截,烤出來的顏色、品質都不同。”在場的煙農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
進入採烤期以來,這樣的現場培訓已在靈寶煙區開展了20多場,覆蓋煙農3000余人次,真正讓實用技術“落在田間、用在實處”。
“以前總把握不准成熟度,經常採青。這段時間技術員和網格員天天手把手教,示范講解,讓我學會了‘葉位+葉齡+成熟特征’三結合採收標准,既避免了煙葉採生,又確保了鮮煙成熟度一致。”五畝鄉東廟村煙農杜銀芳笑著說。
在靈寶煙區,“課堂開在田埂上,技術送進烤房裡”已成為常態。三門峽市煙草公司靈寶市分公司將9個煙站、48名技術骨干和126名煙葉網格員全部下沉一線,實施“一炕一策”精准管理,構建起“煙站包片、技術員包戶、網格員駐點”的雙層服務網絡,實現技術指導對每塊煙田、每位煙農的全覆蓋。
走進豫靈鎮上屯村的烘烤工場,煙農們正有序編杆,烤房內智能溫控設備實時調節溫濕度,精准把控烘烤全過程。“過去全憑經驗,‘看天看色’,品質不穩定﹔現在用上智能設備,烤出的煙葉顏色金黃、油分飽滿,品質好太多了。”上屯村黨支部書記李崇高深有感觸地說。
在蘇村鄉固水村煙葉烘烤工場,煙農技術員王海軍緊盯著“智慧煙葉APP”調整參數:“3號烤房38℃,濕度偏高,得延長排濕2小時。”從“憑經驗”到“靠數據”,智能烘烤設備和數字化管理系統成功破解了“烤好是寶,烤不好是草”的難題。
“以前每到採烤期就發愁找工人,今年合作社幫忙調度,一點沒耽誤事!”朱陽鎮高會村煙農燕建章的一番話,道出了三門峽市煙草公司靈寶市分公司破解“用工難”的實際舉措。
針對採烤期勞動力緊張的問題,三門峽市煙草公司靈寶市分公司積極協調4家煙葉專業合作社,組建12支專業服務隊,吸納300余名經驗豐富的煙農,提供從採收、編竿、裝爐、烘烤到分級的“一條龍”服務。蘇村鄉福源合作社還根據煙農需求定制“用工計劃表”,分設採收組、編竿組、裝爐組,通過專業分工提升效率。
分級環節的優化進一步為煙農減負。在朱陽鎮梁家庄村的分級服務前置點,專業分級員正按標准快速分揀烤后煙葉,動作嫻熟、規范高效。
“以前自己分級耗時間,還常因標准把握不准而影響售價。現在預約送來,專業人員半天就分好!”煙農王建軍說,以往夫妻倆得忙活一周的活兒,如今不僅省時,還避免了收益損失。
為打通分級服務“最后一公裡”,三門峽市煙草公司靈寶市分公司根據煙區分布,在全市各種煙村、組設立33個分級服務前置點,每個點配備20名專業分級員。煙農可通過預約送煙分級,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降低了用工成本。
“服務越來越到位,種煙越來越輕鬆,日子也更有奔頭!”煙農王定成望著分級后金燦燦的煙葉,臉上洋溢著笑容,“按今年的品質,收入肯定不錯,這‘金葉子’真是咱農民的致富寶呀!”
產業興則鄉村興,鄉村興則百姓富。作為靈寶市的特色支柱產業,煙葉種植已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壯大鄉鎮經濟的“黃金引擎”。如今,在靈寶煙區,越來越多農戶通過種煙實現穩定增收,在家門口端上了“產業碗”,吃上了“增收飯”。鄉村振興的底氣,正在這一片片茂盛的煙田之中,不斷積聚、愈發深厚。(來源:河南省煙草公司三門峽市公司 作者:王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