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黃金30天”,讓你的減肥計劃事半功倍!

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20日~8月18日。三伏天也是中醫理論中,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期,被譽為“減重的黃金30天”。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季氣溫高,人體基礎代謝率隨之升高,此時運動能更有效地減肥減脂、增強體質,因此許多人希望抓住這段時間加大運動強度,以達到快速減脂減重的目的。不過,熱浪滾滾的天氣裡,運動這把“雙刃劍”稍有不慎就會傷身。
減肥期間應該吃什麼?高溫天如何安全運動?一起來看。
減肥期間這樣吃主食
高溫天氣容易導致食欲下降,從而減少食量,並傾向於清淡的食物。這樣一來,運動效果無形中帶了“加速器”,飲食控制也變得相對容易。盡管三伏天食欲可能會減退,但不能過度節食,以免損害身體健康。
中醫認為谷物得天地中和之氣而生,其性平味甘,最養脾胃,脾胃是運化水谷精微的主要器官,因此,中醫絕對不准你因為減肥而戒主食。同時,隻吃粗糧也是不可取的,建議用五谷雜糧代替部分精細主食,而不是完全避免攝入。
減重主食小口訣:
吃米不吃面:粳米>糙米>面條
吃硬不吃軟:雜糧飯>粥>包子
吃熱不吃冷:熱湯面>涼皮,姜絲炒菜>沙拉
建議早餐適當吃玉米、山藥、南瓜等粗糧,午餐搭配雞胸肉、牛肉等優質蛋白。晚餐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切記不要用水果代替主食,單吃水果飽腹感不強且熱量也高。
注意要避開夏日易胖的“地雷食物”,如各種冷飲、果汁、奶茶等。這些高糖+冰寒的飲料,既傷脾又易囤脂。此外,咸蛋、鹵味、腌菜這一類高鹽的食物也要少吃。
高溫天氣運動的注意事項
高溫、高濕天氣下運動應量力而為,切不可被網絡上“三伏天不能錯過運動”的極端觀點所誤導。
但要注意:三伏天不是拼命流汗才好,而是要“輕汗”養陽。建議選擇清晨6~8點或傍晚6點后運動,避免高溫暴晒。
當氣溫>32℃且濕度>60%時,應果斷暫停戶外劇烈運動,選擇室內運動或休息。
推薦快走、游泳、瑜伽、八段錦等溫和運動。
減脂人群,更適合早上運動
研究發現,早晨進行空腹運動的燃脂效果最好,甚至可多燃燒20%的脂肪,不過,空腹運動卻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等不利情況,因此最好還是喝點糖水再運動。
這些人群不適合早上鍛煉:
早上是心腦血管事件的高發時段,對於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基礎病的的老人來說,很可能存在腦梗、心梗風險,午飯后或晚飯后1小時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而對於肥胖或糖尿病人群而言,早上運動的效果也較差,一項近3萬人的研究顯示,晚上6點后運動,更適合此類人群,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
增肌人群,建議下午運動
研究發現,下午時人體肌肉力量更高,運動能力更強,增肌的效果也更好,這也許是很多競技類體育賽事都會安排在下午的原因。
因此,對於有增肌需求的群體而言,不妨選擇在下午運動,有助於提高運動效果,以便更好地增加肌肉。
運動時,需要掌握科學的補水方法
在高溫、高濕的夏季,科學補水尤為重要。
開始運動前
運動前2~4小時要進行預防性補水,500 ml即可,不要過量飲水,否則易增加腎臟負擔。
也不要等口渴的時候再喝水,口渴感是身體已經出現輕度脫水的信號。此時補水效率下降,運動表現(力量、速度、耐力、注意力)已開始受損,甚至會出現頭暈、心慌等症狀。
運動中
建議每隔15~20分鐘補水100~150 ml,每小時飲用量不超過1 L。如果運動時間持續比較長,可以喝淡鹽水,以防電解質紊亂。大量出汗后隻補充純水,無法彌補關鍵電解質(尤其是鈉)的流失,易誘發低鈉血症。症狀輕時表現為乏力、惡心,嚴重時會影響神經系統,導致頭痛、嗜睡甚至昏迷。
運動結束后
運動結束之后,切勿因口渴立即大量喝水,這樣會造成腸胃不適。應休息一段時間,待呼吸、心跳相對平穩后再補充水分,也可補充一些含鉀、鎂的天然食物,如香蕉、菠菜等。
重要提醒:嚴禁運動后猛灌冰水!5℃~15℃的溫水或常溫飲品最利於吸收,能避免腸胃受到刺激。
特別提醒!運動中若出現以下任何一個症狀,應立即停止。
頭痛頭暈
運動中或運動后都不應有頭痛感,若出現此種症狀,應停止活動﹔通常除開始練習某些旋轉動作外,也不應有頭暈現象,若持續頭暈,是腦供血不足的信號。注意,頭暈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是否還有清醒的意識。
惡心嘔吐
排除消化系統疾病原因后,若鍛煉時或鍛煉后惡心,多數是由於機體因運動過量、缺氧造成的。鍛煉者應放緩節奏,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
胸部不適
若鍛煉過度,前胸大汗同時伴有氣短,可能是心臟受影響的信號,應立即停止活動。(來源: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務保障中心 來源:書小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