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鎮平:實施“春季綠美行動” 玉都春色入畫來

四月時節的鎮平,玉鼎廣場月季吐蕊,趙河公園綠柳拂堤。通過兩個月的城市管理春季綠美治理,鎮平這座豫西南小城,文態更有底蘊、生態更有顏值、形態更有特色、業態更有活力、質態更有品位,市民“家門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淨:繡花功夫解“城市頑疾”
“以前電線杆上纏滿線纜,行道樹被鐵絲捆得喘不過氣,現在街道清爽了許多。”涅陽路經營早餐鋪的李大姐,見証了“淨”的蝶變。以“線纜入地、行道鬆綁、河道清淤”為主要內容的綠美行動,生動實踐了鎮平縣委提出的“城市提質行動”。
在工業路西段,城管隊員們手持液壓剪,逐段清理廢棄線纜,路燈中隊會同移動、聯通、電信、供電等部門正在實施線纜凌亂規范行動。據統計,已累計規范線纜50余千米,拆除廢棄燈杆35處,河道清淤5.5千米。負責中山街網格的園林工人為200余棵行道樹拆除鐵絲、卸下重負,讓周邊居民感嘆“我家門前的樹終於能挺直腰杆生長了”。
圍繞“淨”,鎮平城管堅持“騎行巡查+即時反饋”機制,班子成員帶隊走街串巷,城市管理社會監督員現場評議,商戶群眾通過“玉鄉城事我來辦”小程序隨手拍報件。
在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試卷上,鎮平城管各單位交出了殊途同歸的答卷,實現了從“城管獨奏”到“社會合唱”的跨越。
暢:系統思維通“城市經脈”
G207鐵路橋安全拆除492個原燈支臂,更換23個燈罩,加裝49個智慧化支臂路燈,路燈改造完成后,照亮了南北動脈,光照均勻度提升60%,年節電3萬元,這背后是“智慧城管”與“工匠精神”的雙重加持,使困擾群眾多年的“暗區”重生。
鎮平以“解剖麻雀”的精細度暢通城市堵點:建設南陽最標准的建筑垃圾消納場,終結了渣土車“滿城跑”的歷史。通過“一車一碼”監管系統,126輛渣土車軌跡實時可見,帶泥上路、拋洒滴漏等違規行為下降76%。
從全市最規范的建筑垃圾消納場投用,到縣城區主要道路路口設置志願服務崗、學校設置護學崗,從建設23處停車場到智慧停車的啟動,從渣土車“一車一碼”智慧監管到推進“宛平一體化”建設,城市經脈在疏堵結合中重獲生機。
河道中隊的治理體現系統思維,建立“河長+屬地+民間監督員”三級巡查機制,將28.9公裡內河納入常態化管護,實施定人定崗定責。如今的西干渠,曾經淤塞的河道變身生態廊道,沿岸居民推開窗戶就能邂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詩情畫意。
綠:生態筆觸繪“玉都畫卷”
在趙河公園,80棵新栽的樹狀月季綻放如霞。鎮平城管圍繞春季綠美治理開展的“植綠靚城”行動中,以“六園七路”為骨架,新建公園1處,對5個公園、游園實施綠化升級和功能完善,新增綠化面積3.2萬平方米,改造提升綠地5.8萬平方米,打造月季花牆二千米,玉都大道、平安大道、建設大道等道路變身“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生態走廊。
園林工人的匠心在細節流淌:為玉蘭樹纏繞防虫膠帶,給櫻花樹“打點滴”防治病害,用營養液給新栽植的樹木補充機能……
綠美治理中,鎮平城管以“一線工作法”鍛造治理精度,用“四季行動”延展生態維度。(來源:南陽市鎮平縣委宣傳部 作者:胡少佳 仵曉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