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9個城市和30個項目列入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

車輪上的“充電寶”要來了

徐佩玉
2025年04月24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車輪上的“充電寶”要來了

車輪上的“充電寶”要來了!4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9個城市和30個項目列入試點范圍。

  車網互動就是通過技術創新,讓電動汽車變身“移動充電寶”,不僅可以從電網充電,還可將電能反向輸送給電網。這一試點既能使普通車主獲得收益、降低用車成本,也有利於電網獲得充足電力、削峰填谷,還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

  試點城市具有規模化應用優勢

  此次公布的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名單包含上海、常州、合肥、淮北、廣州、深圳、海口、重慶和昆明9個試點城市和“北京市基於新型儲能的V2G車網互動協同調控試點項目”等30個項目。

  為何是這9座城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動交通與儲能分會充電業務主管劉博文對本報記者表示,車網互動主要包括電動汽車與電網進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動。從能量流向來看,可分為單向互動和雙向互動,前者為充電功率受控的有序充電,后者為既可充電也可放電的雙向充放電(V2G)。總體來看,首批試點的9座城市在相關政策支持、產業配套、技術創新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據了解,上海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91.3萬個、換電站225座,車樁比約1.8︰1。深圳累計建設光儲超充車網互動示范站100座,V2G車網互動站151座。昆明累計建成充電站超2200座,充電樁超12萬槍,主城區已實現每平方公裡建設1.8座充電站。重慶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38.12萬個,建成換電站219座﹔建設超充站1452座、超充樁2557個,實現全市、鄉鎮街道超充及快充全覆蓋﹔累計建成充儲一體化站201個、V2G項目80個。國網常州供電公司在公交領域率先開展車網互動示范,組織390輛新能源車、9個充電站點參與電網填谷輔助服務,聚合1.5萬千瓦可調負荷﹔同步推進V2G技術應用,通過10座城市公共電站和5座公交專用電站,探索電動汽車參與電網調峰的市場化路徑。

  劉博文認為,通過試點的開展,我國車網互動將進入落地應用的新階段,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車網互動商業模式、技術方案、標准體系、政策保障等一系列成套方案,為下一步的更大規模落地應用奠定基礎。

  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低碳經濟研究部部長石紅對本報記者表示,試點名單中的30個項目覆蓋居民社區、工業園區、公共充換電場站、微電網等多元場景,部分試點項目以構建“車—樁—網—儲”協同調節網絡為建設目標,車網互動應用正加速產業深度協同整合。“此次試點的開展標志著我國車網互動已進入規模化落地的關鍵階段。”石紅說。

  新能源汽車參與車網互動前景廣闊

  車網互動將帶來些什麼?

  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達到1281.8萬台﹔各類充電運營商已超過1萬家。新能源汽車參與車網互動前景廣闊。

  對普通車主來說,通過V2G技術向電網輸電可以獲得“真金白銀”的收益,降低用車成本。廣東廣州車主李先生近日了解到,向電網放電可獲得每千瓦時3.5元的補貼,他覺得很劃算,准備試一試。江蘇無錫車主張先生通過多次參與放電活動,車輛累計放電71千瓦時,共獲得7125積分,兌換了價值200元的充電權益包。

  此外,參與試點的地區將全面執行充電峰谷分時電價,力爭年度充電電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其中通過私人樁充電的電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居民充電峰谷價差有望進一步擴大,可有效引導普通車主在低谷時段充電,降低充電成本。

  車輛反向放出的電去了哪裡?據了解,充電樁旁邊設有變壓器,電流經變壓器直接輸送到了城市主干電網。

  對電網來說,“車網互動可以充分發揮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和移動儲能的靈活性調節能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減輕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對電力系統造成的負擔,起到削峰填谷、消納可再生能源、平抑負荷波動的作用。”劉博文說。

  對充電企業來說,收獲也不少。“從去年開始,我們積極參與廣西低谷消納電力交易,最高可以獲得每千瓦時0.6元的市場收益。固定參與低谷電力消納的場站,在響應成功的情況下,收益率可提高3%至5%。”南寧特來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對車企來說,“車網互動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生產關系的重構,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產能輸出’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升級。”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汽集團目前已推出6款搭載V2G功能車型,銷量超3萬輛。

  石紅表示,在試點工作持續推進下,車網互動市場機制逐漸成熟、電力市場門檻逐漸降低、電池壽命損耗顧慮逐漸解除,新能源汽車將從單純的“用電終端”轉變為“能源網絡節點”,新能源車主將實現從“被動用電”到“主動參與能源網絡”的角色升級。

  完善的商業模式是關鍵

  自2023年底中國首個車網互動頂層設計文件發布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陸續推出多項政策,支持車網互動產業發展。

  在政策引領下,行業相關主體正加快開展車網互動規模化示范應用。近日,南方電網公司組織開展了國內首次車網互動跨省聯動,覆蓋包括廣州、深圳、海口、昆明在內的5省區63個城市,互動電量超50萬千瓦時,超10萬輛次電動汽車參與,驗証了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的潛力。

  要將海量、分散的電動汽車聚合起來發揮規模效應,完善的商業模式是關鍵。據了解,V2G需要專用充電樁支持,設計成本是普通充電樁的1.2倍左右。通過完善的商業模式讓運營商“有利可圖”,相關企業才能有動力更換V2G充電樁。

  現階段,車網互動的市場機制仍在探索中。廣西將車網互動資源納入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根據調峰缺口出清,出清均價為0.37元/千瓦時。廣東探索“電力充儲放一張網”建設,推動V2G設施用戶、聚合商參與本地虛擬電廠建設運營。

  部分省份已出台具體的電價政策。今年1月,山東印發《關於開展車網互動價格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按照山東電力實時市場發電側節點加權平均電價執行。在山東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的背景下,相應價格完全由市場形成,每15分鐘變化一次,能夠真實反映供需情況,並可減少交叉補貼。2月,雲南出台《雲南省電力需求響應方案》,以發揮市場機制調節電力供需平衡的重要作用,促進“源—網—荷—儲”友好互動。

  石紅認為,商業模式方面,應鼓勵針對居民個人樁等負荷可引導性強的充電設施制定獨立且具有吸引力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車和充換電場站對電網放電的價格機制,建立健全車網互動資源聚合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機制,逐步破除車網互動在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方面的障礙。同時,應盡早統一雙向充放電場景下的充放電設備和車輛技術規范、車樁通信、並網運行、雙向計量、充放電安全防護、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標准,同步完善標准配套檢測認証體系,確保“車—樁—網”各方設備、系統的互聯互通。在提升用戶認知和參與度方面,她建議推動車企制定V2G場景下的電池質保標准,設計靈活用戶激勵措施,如“放電積分兌換充電優惠”“錯峰充電返現”等,提升車主對車網互動的價值認知和參與意願。

  多位專家表示,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支持政策的逐步完善,車網互動有望實現“多贏”。

(責編:霍亞平、黃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陽“探親”
  • 南陽:讓千年藥香飄向世界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