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知責擔當守底線 奮楫篤行勇爭先

2025年02月21日16:40 |
小字號

 2024年是加快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一年,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重要一年。站在時間的路口回望,奮斗坐標格外醒目——

過去這一年,鶴壁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把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作為重中之重,聚焦關鍵環節、堅持高位統籌、壓實主體責任,行非常之舉、盡非常之責。

2024年鶴壁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2元,全省第四,同比增長7.2%,增速全省第六,高於全省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群眾認可度、滿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鶴壁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邁出鏗鏘步伐。

近日,筆者就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等方面工作進行了走訪,發現鶴壁市不僅在監測幫扶、駐村幫扶及主要幫扶政策落實等方面成果顯著,還在鄉村產業發展、就業質量提升、資產后續管理等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隨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斷取得新進展,鶴壁市農業農村工作正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勇擔當、走在前。

扛穩責任

確保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責無旁貸,恪盡職守。短短八個字,卻道盡了鶴壁市上下無數幫扶人的使命與擔當。

為了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一底線任務,大家既有決心、更有行動,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黨委政府主體責任扛在肩。鶴壁市堅持“四級書記主抓、黨委政府同責”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推進、分管領導靠前指揮調度,深入基層走訪調研,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學習、研究、安排、部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出台《鶴壁市全面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提檔升級、爭先晉位工作方案》等文件,促進責任、工作、政策三落實全面提升﹔推行問題整改“錯題本”“兩單制、雙交辦”和“回頭看”制度,堅持問題導向,加強調研指導。

行業部門主管責任記在心。各行業部門堅持“四個不摘”要求。19個市直部門分別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常態化加強對基層一線的調研督導和指導協調,不斷優化完善相關政策,確保行業部門政策更好“落地開花”“生根見效”。

各級駐村幫扶責任落在地。鶴壁市共擇優選派5337名幫扶責任人,與2.06萬戶幫扶對象結成幫扶對子﹔通過開展“四不兩直”實地調研、電話查崗、入村暗訪等方式,了解駐村干部在崗履職情況﹔鶴壁市駐村第一書記共幫助所在村引進資金18301.26萬元、致富項目99個,銷售農產品1391.68萬元,培育支柱產業103個,增加村集體收入1260.26萬元﹔市直各選派單位支持項目72個,支持資金481.1萬元。

暖心企業幫扶責任立在行。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打造各類項目(基地)、示范點140余個,帶動就業3萬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全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優秀案例庫入庫名單中,鶴壁市淇縣羽翔家具就業幫扶項目、淇濱區淇水鹿苑現代種養殖特色產業幫扶項目等入選省級優秀案例。

五重保障

聚焦群眾所需 守牢民生底線

夢雖遙,追則能達﹔願雖艱,持則可圓。

想讓脫貧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就要從他們的切身生活入手。

重視鄉村基礎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有學上。鶴壁市按照控輟保學雙線責任制,採取“一縣一案”控輟保學工作方案,發現疑似輟學傾向苗頭立即組織調查、及時登門勸返,持續做到“動態清零”﹔對125名因身體原因無法入學但有求學欲望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按照一月2次、一次3課時的標准送教上門,實現了“停課不停學”﹔2024年共發放資助資金7609.82萬元,資助各學段困難學生108176人(次),籌集投入各類建設資金38824萬元,提升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滿足病患醫療需求,讓困難群眾看病不愁。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常態化排查督導、部門溝通協作、經辦服務提升等五項機制,“30種大病”患者596人全部得到救治,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患者14075人次,四種重點慢性病患者1125人,簽約率和隨訪率實現全覆蓋﹔幫扶7762名患病監測對象實現分類救治。鶴壁市標准化村衛生室全部達標,公有化率87.1%,鄉村醫生1520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

完成群眾住房改造,讓重點對象生活無慮。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住房安全問題工作台賬和銷號制度,按照“農戶日常自查、鎮村定期排查、區級和市級隨機巡查、應急預警排查、部門數據共享”的常態化動態監測機制,鶴壁市共排查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23340戶,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228戶已全部改造完成。

注重農村飲水安全,讓純淨水源惠及鄉村。爭取資金532萬元維修養護農村供水工程198處﹔大力推進農村供水“四化”“3+1”標准化建設和管護模式,對農村供水設施提檔升級,最大限度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鶴壁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規模化工程覆蓋人口達到61.19%。

織密兜底保障網絡,讓特殊人群后顧無憂。2024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每人每月440元提高到500元,全省第四,月人均補助水平由220元提高到250元﹔農村特困供養標准由每人每月572元提高到650元﹔鶴壁市共發放低保、特困金6860.49萬元,發放臨時救助金82.47萬元,救助水平高於省平均水平﹔為619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660萬元﹔為33079名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2746.56萬元。

七項重點

精准發力 強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一個多維度、跨領域的復雜任務。

怎樣做好脫貧群眾的動態監測幫扶?如何通過產業幫扶促進群眾增收?怎樣才能讓項目資金更好更快落地見效?一個個問題對應一項項舉措,鶴壁市幫扶成效盡顯。

動態監測防止返貧,讓幫扶措施更精准

——鶴壁市結合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大數據篩查預警等3種途徑開展常態化監測,截至2024年底,鶴壁市累計識別5234戶16032人、風險消除2915戶9855人,風險消除率61.5%,幫扶措施實現全覆蓋,戶均享受政策4.62項。

——鶴壁市共排查農戶26.2萬戶,其中十類重點人群9899戶36125人,新識別納入監測對象92戶315人,均已安排幫扶責任人,落實幫扶措施﹔新標注風險消除監測對象40戶140人﹔標注整戶無勞動能力兜底保障戶15戶21人。

——按照“不少一村、不漏一戶、不留死角”原則,鶴壁市廣泛宣傳申報政策、幫扶政策,及時更換新的“防貧申報”二維碼,發放張貼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申報政策“明白紙”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幫扶政策“明白紙”,擴大政策宣傳覆蓋面,實現兩個全覆蓋。

培育壯大鄉村產業,讓聯農帶農更高效

——圍繞特色種植、養殖、加工、鄉村旅游、電商、光伏等六大幫扶產業,2024年各級銜接資金安排產業項目94個,資金規模18363.92萬元,產業資金佔比62.77%。

——浚縣納入河南全國優質花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范圍,淇縣獲批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鶴壁市創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4家,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33個,省級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13個。

——鶴壁市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47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27家﹔注冊發展家庭農場1902家、省重點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8家,助力產業做大做強、群眾增收。

——鶴壁市認定鄉村工匠14名,在名師技藝傳承、促進就業、品牌培育、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帶動效益。

——鶴壁市投資建設光伏電站72座。2024年累計發電量1753.14萬千瓦時,累計發放光伏收益722.66萬元﹔爭取中央財政扶持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資金1600萬元,扶持32個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鶴壁市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5萬元的村佔比達到75%,同比提升了48個百分點。淇濱區打造的四大“特色小鎮”,帶動鄉村旅游及特色種植產業發展,促進村集體經濟顯著增長。

——實施品牌培育專項行動,打造“富美鶴城”“浚鮮妙薈”“朝歌印象”電商區域公共品牌及多個企業品牌、電商品牌精品矩陣﹔組織開展產銷對接活動5場、直播助農帶貨活動19場,2024年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在鶴壁市浚縣成功舉辦。2024年鶴壁市農副產品銷售額達27.71億元,有效解決了農副產品“滯銷賣難”問題。

結合實際多點發力,讓就業增收更穩固

——通過各類活動線上線下推送就業崗位4萬多個﹔暢通務工就業通道,就近安置3556人。2024年,鶴壁市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17187名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實現就業,完成省定脫貧人口目標任務149.4%,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為2090名省外務工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發放一次性交通補助121.23萬元﹔為鶴壁市13家符合條件的招用脫貧人口企業,減免稅收共計154.91萬元﹔舉辦2024年高校畢業生暨脫貧家庭“雨露計劃+”就業促進專場招聘會,324名“雨露計劃”畢業生實現就業。

——深入推進“人人持証、技能河南”建設,在全省率先開展“整村推進”培訓模式,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新增持証803人,完成省目標任務的225%,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在縣區、鄉鎮建成零工市場5個,在村(社區)設立174個技能就業服務站和119個村級勞務公司,在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開通4條鄉鎮“就業公交專線”,實現家門口了解就業信息、享受就業服務。

全程監管規范使用,讓項目資金更有效

——2024年鶴壁市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共謀劃項目316個,資金規模58733.04萬元。

——鶴壁市2024年共投入各級銜接資金2.9億余元,對接實施的202個項目已全部完工,資金除質保金外全部支付,支付進度等相關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做到強化項目資產全流程管理、分類管理和常態化管理的“三強化”,規范經營性資產運營、項目資產收益分配、項目資產處置的“三規范”。目前,鶴壁市2013—2024年已確權登記幫扶(扶貧)項目資產15.86億元。

——鶴壁市422個產業幫扶項目,資產總值8.66億元,其中“鞏固類”241個、“升級類”171個、“盤活類”3個、“調整類”7個。已全部納入國有資產或村“三資”管理平台,2024年幫扶產業項目共收益3693萬元,收益率4.23%,幫帶人數1.7萬余人,直接安置就業2075人。

用足用好金融政策,讓幫扶渠道更完善

為了確保金融“活水”能為脫貧群眾帶來源源不斷的“滋養”,鶴壁市各級幫扶部門在廣泛宣傳指導、全面落實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的同時,不斷優化辦理程序,規范貸款用途,堅持戶借、戶用、戶還方向,貸款資金精准用於貸款戶發展生產和開展經營。同時,相關行業部門強化跟蹤管理,做好歸貸提醒,嚴防逾期風險。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鶴壁市新增脫貧人口小額信貸1066筆、3081.48萬元,戶均貸款2.89萬元,存量貸款2194戶、5704.89萬元。

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讓脫貧群眾更幸福

“搬得出、住得穩、有保障、能致富”,為了完成這一目標,鶴壁市在4個集中安置點設置就業服務站(驛站),開展專場招聘會,開辦“訂單式、定制式”技能培訓,精准對接用工需求,加大勞務輸出力度。

同時,鶴壁市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加工業、鄉村旅游、光伏等產業,積極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鶴壁市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人口務工人數1901人,實現了易地搬遷群眾“一戶一人穩定就業”目標。

在日常管理方面,鶴壁市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社區服務精細化、權益保障屬地化,淇縣、鶴山區將搬遷社區打造成了鶴壁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典范。

正視問題敢於攻堅,讓工作機制更優化

鶴壁市將國家和省后評估、督查巡察、審計等渠道梳理的問題有機統籌、一體推進。針對反饋問題,第一時間制定市級整改方案,涉及的6個縣區、17個市直部門同步制定整改方案,形成“1+6+17”的聯動整改體系,以問題整改帶動整體工作水平提升。

“下一步,鶴壁市將堅持守底線、固成果、抓發展、促振興‘一條主線’,圍繞群眾滿意和群眾增收‘兩個關鍵’,聚焦基本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和社會兜底‘五項保障’,緊盯動態監測幫扶、項目資金管理、產業幫扶、就業幫扶、金融幫扶、消費幫扶、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七個重點’,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為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貢獻鶴壁力量!”鶴壁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黃舒軍說。(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肖莉萍 李覬)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 新春走基層|板車劇團:送戲下鄉60年
  • 記者探訪南水北調水源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