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打響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金“蒜”盤
在中原腹地的杞縣,大蒜產業宛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深深扎根於這片沃土,其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編織出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農業經濟圖景,不僅成為杞縣的特色名片,更是鄉村振興浪潮中熠熠生輝的典范。
一產固本:規模化種植筑牢根基
杞縣的土地,仿若為大蒜量身定制的天然溫床。全縣廣袤平原之上,大蒜種植區域星羅棋布,規模化種植格局已然成型。據統計,杞縣大蒜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70萬畝左右。優質大蒜品種如“杞縣紫皮蒜”“杞縣白皮蒜”等佔比頗高,這些品種適應性強、蒜頭飽滿、蒜瓣緊實、辛辣味正且具獨特蒜香等特質,在市場上獨樹一幟。
蒜農們作為大蒜種植的主力軍,在春種秋收間遵循傳統與科學交織的農作智慧。每年9-10月,精挑細選蒜瓣作為蒜種,播撒進經深耕細作、施足基肥的田壟,再澆上“定根水”,開啟大蒜生長周期。從冬日蒜苗的耐寒歷練,到春日返青后的茁壯成長,直至小滿前后蒜葉微黃、蒜頭飽實迎來收獲季,全程的田間管理一絲不苟。灌溉依墒情精准把控水量,施肥依生長階段調配氮磷鉀等元素比例,除草防虫巧用物理、生物與化學手段結合,確保優質高產穩產,年產大蒜量超百萬噸,堅實的產量基石為后續產業鏈延伸備足了“彈藥”。
二產提質:深加工拓展價值空間
伴隨種植規模持續增大,杞縣大蒜深加工產業乘勢而上,猶如產業升級“引擎”轟鳴作響。在杞縣大蒜產業園區,加工車間鱗次櫛比,蒜片、蒜粒、蒜粉加工生產線高效運轉。新鮮大蒜經清洗、去皮、切片(粒)、烘干等流程,搖身一變成為各類基礎蒜制品,既鎖住蒜香與營養,又延長儲存期限,供應國內外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成為調味“剛需”,融入方便面調料包、復合調味品、速凍食品餡料等多元產品,拓寬市場銷路。
而在產業高端領域,科研助力下的大蒜深加工“登堂入室”。依托專業研發團隊與高校合作,蒜油、蒜素提取工藝成熟落地,從大蒜中精煉出高純度蒜油,富含多種有機硫化物,在抗菌消炎、心血管保健領域應用潛力巨大﹔蒜素制成的保健食品、醫藥輔料,契合當下健康消費趨勢,附加值呈幾何倍數增長,讓大蒜擺脫初級農產品“身份束縛”,成為高價值商品,推動杞縣大蒜在全球健康產業嶄露頭角,吸引知名藥企、保健品商拋來“橄欖枝”,建立長期原料供應合作。
三產賦能:商貿流通與文旅融合添翼
杞縣圍繞大蒜構建的第三產業,恰似一張緊密交織的大網,串聯起生產與市場、本土與世界,賦予大蒜產業靈動活力與無限可能。
商貿流通層面,杞縣大蒜國際交易市場堪稱行業“風向標”。市場內攤位綿延、車水馬龍,每日天不亮便開啟繁忙交易,數萬噸大蒜、蒜制品在此集散,匯聚全國蒜商,憑借完善倉儲冷鏈設施,大蒜四季“保鮮”待售。線上電商平台蓬勃興起,“杞縣大蒜”旗艦店、農戶直播間等多渠道發力,借助直播帶貨、網絡營銷推廣,打破地域壁壘,將優質大蒜直郵消費者手中,“一鍵下單,蒜香到家”成為現實,年網絡銷售額增速亮眼,跨境電商更是開辟海外新“戰場”,東南亞、歐洲、北美訂單紛至沓來。
文化旅游維度,杞縣深挖大蒜文化底蘊,打造特色蒜鄉游。“大蒜文化節”定期舉辦,節慶期間,蒜田觀光、蒜王爭霸賽、蒜藝手工制作體驗等活動精彩紛呈,游客穿梭蒜海感受豐收盛景,品鑒糖醋蒜、臘八蒜等地道蒜食,領略獨特蒜鄉風情,民俗表演、鄉村美食與農事體驗融合,延長產業鏈條同時,帶火鄉村民宿、農家樂,以農文旅融合之筆,繪就鄉村振興多彩畫卷,實現“產區變景區、產品變禮品”華麗轉身,讓大蒜成為傳播杞縣文化、吸引八方游客的“金色名片”。
協同共進: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
在杞縣大蒜產業棋局中,一二三產業並非孤立“棋子”,而是相互關聯、協同發力。種植一產為加工二產提供優質原料“活水”,加工需求又反向刺激一產優化品種、提升品質、穩定供應﹔商貿三產為一二產拓寬銷路、反饋市場信息,指導種植與生產順應消費潮流,文旅融合增添品牌內涵、提升產品溢價。
以蒜素提取產業為例,高端市場需求促使種植戶在品種選育中側重高蒜素含量品種,加工企業升級設備、精進工藝﹔電商熱銷數據“導航”,農戶調整種植規模、包裝樣式,開發小包裝即食蒜制品﹔文旅活動中游客反饋,催生低糖低鹽蒜食新品、創意蒜主題文創紀念品,各產業在互動融合中釋放“1+1+1>3”的乘數效應,讓杞縣大蒜產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增強,整體產值逐年攀升,在鄉村產業版圖中穩穩佔據“C位”,為縣域經濟騰飛、農民富足生活持續“造血”賦能,闊步邁向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展望未來,杞縣大蒜產業將繼續深耕細作、創新融合,於全球農業產業大舞台綻放更耀眼的光芒,續寫“小蒜頭、大作為”傳奇故事。(來源:杞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崔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