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節糧賬就是豐收賬(在現場·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常 欽
2024年12月05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節糧賬就是豐收賬(在現場·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臨近大雪節氣,魯西北平原上的麥田披上霜衣。

  在山東省禹城市的田野裡,種糧大戶張樹軍穿著厚實的棉衣走在田埂上,時不時蹲下身子,扒開麥苗,查看墒情,“長得不錯,肥水跟得上,天再冷點,澆上‘凍水’,麥子過冬算穩當了。”

  張樹軍是禹城市尚信齊盛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忙完秋收,就緊鑼密鼓種下了1200多畝麥子。“俺打小就跟麥子打交道。”張樹軍說,“過去誰敢種這麼多麥。那會兒家伙什不給力,庄稼收不干淨,地裡落下的麥穗多著嘞。”

  對於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張樹軍來說,撿麥穗是童年最深的記憶。“那時候,一放麥假,半大孩子就挎著小筐,滿地裡撿麥穗,麥芒扎得手火辣辣地疼,可一想到有白面饃饃吃,就渾身是勁兒。”張樹軍說。

  “現在收完麥,想撿個麥穗可難了。”張樹軍指著倉庫裡停著的“大鐵牛”介紹,“合作社裡聯合收割機、自走式噴藥機、播種機、旋耕機,啥都有。就說那聯合收割機,裝上北斗導航,智能得很。割起麥來,又快又直溜,糧食損失少。現在想看機收效果咋樣,隻能蹲下仔細找麥粒。”

  張樹軍的合作社裡,農機手齊右亮是個名人,他開了20多年收割機,對機器的脾性摸得透。“以前的背負式收割機,開起來費勁,還老是落下麥穗。現在這自走式的,馬力大、割幅寬,還有智能監測。一有漏糧,立馬報警,咱能及時調整。”老齊摸著身旁的收割機,滿是自豪。

  減損就是增產。小麥生產鏈條中,機收減損是重要一環。據測算,全國小麥機收環節損失率平均降低1個百分點,相當於挽回糧食損失25億斤。

  機收減損,好機械、好機手協同發力。齊右亮細數自己的減損竅門:收割前,先瞅瞅小麥的成熟度,把握最佳收割時機﹔收割時,穩穩地控制割台高度和行駛速度﹔平日裡,對機械精心檢修保養,絕不讓機器帶“病”下地。

  禹城市每年舉辦的“機收減損大比武”,齊右亮津津樂道。“比賽當天,十裡八鄉的農機手都聚在一起。”評判機收效果的關鍵一環是“撿麥粒”,評委們分頭蹲下身子,用手撥開秸稈和表層泥土,仔細查看是否有遺落的麥粒。“就看誰收得快、丟得少,那才是真水平!”齊右亮說。

  更新農機、培訓機手,與前幾年相比,禹城市機損率降低了1個百分點,張樹軍的合作社也跟著受益。“今年小麥畝產1400多斤。”張樹軍粗略算過一筆賬:1200多畝地,今年麥收期間機損率在0.8%左右,比去年降低0.5個百分點。

  “別小看這‘0.5’,光收割環節就能減損7000多斤麥。”夕陽下,麥田泛著金光,張樹軍站在田邊,望著青青麥苗,聲音洪亮:“從撿麥穗到查麥粒,庄稼人算的是節糧賬,節糧賬就是豐收賬。機收減損,不僅是大田裡的小事,更是糧食安全的大事。”

(責編:霍亞平、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小麥連“鏈” 產業成“串”
  • 探訪中原食品實驗室
  • 養老服務圈 托起幸福“夕陽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