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商城縣:粉條千絲 織就產業發展新圖景

2024年12月04日11:10 |
小字號

“我家今年種了25畝的紅薯,已經收了20畝,全部收完差不多有9萬斤。”12月2日,在商城縣余集鎮迎水村紅薯大豐收,種薯大戶田聖金一邊在田裡起紅薯,一邊樂呵呵地說。

田聖金種紅薯已近30年。“今年政府免費發放脫毒紅薯和商薯19種苗,種出來的紅薯個頭又大又圓。”田聖金說,種紅薯投入少回報高,他對發展紅薯產業十分看好。

今年年初,余集鎮積極與商城縣牽手合作社和廣東江門農本農業有限公司對接,為村民免費提供650萬株的脫毒紅薯、商薯19、西瓜紅、哈密等品種紅薯種苗,全鎮紅薯種植已發展2700余畝。

“商薯19號出粉率很高,一萬斤紅薯可以打2200多斤粉呢。”看著一筐筐洗淨的紅薯被放入打粉機粉碎,經過過濾、沉澱、晒干,變成白淨的紅薯澱粉,文沖村薯農劉園珍笑開了花。

田聖金、劉園珍們的興奮,源於余集鎮流傳上百年歷史的古法制作手工粉條技藝。

近年來,該鎮發揮資源優勢,立足產業基礎,拓展銷售渠道,塑造余集名片,推動紅薯粉條產業向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趁著這幾天天氣晴好,何沖村村民余國成正在家裡採用古法技藝制作手工紅薯粉條。

“我打粉條已有三四十年,大家都認可我的手藝,說我家的紅薯粉條好。村裡好幾個打粉條的都是我徒弟。”余國成話語裡透著自豪。

小小粉條,是非遺傳承也是致富良方。余集粉條就地取材,代代相傳。余國成說,古法粉條最重要的是和粉,用溫水和成的紅薯粉團與紅薯粉混合均勻,再將粉團放在一個大漏勺裡,架在燒著熱水的鍋上,雙手晃動漏勺漏粉,一根根粉條就會從漏勺的小孔中不斷流出,散落到鍋裡,燙煮成形,再用筷子將一根根粗細均勻的粉條撈出,放入涼水裡冷卻,切斷后搭在竹竿上晾晒。

經過打芡、漏粉、提粉、冷卻、晾晒等流程后,紅薯粉條就做成了。手工紅薯粉條制作手法繁復,工序較多,還要受嚴苛的天氣條件限制。要打出質量好、品相佳的紅薯粉條,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秋冬季節,在余集鎮各村,隨處可見正在晾晒的一杆杆粗細均勻、光澤鮮亮、筋道順滑的紅薯粉條。

余集鎮農業中心主任陶維強說,今年余集鎮有近2000戶種植紅薯,其中近400戶會制作紅薯粉條,年產手工粉條約80萬斤。

一筷熱氣騰騰的紅薯粉條入口,遠道而來的客人吃到的是美味,在外的游子嘗到的是“鄉情”,這是情感與靈魂的激烈碰撞,撞出了余集紅薯粉條產業的發展前景。

“以前我們的粉條都是用蛇皮袋包裝,送人沒面子。如今村裡統一了禮盒包裝,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我們的訂單今年有了大幅增長。”余國成高興地說,去年一年,他家就賣了2200斤粉條,收入近4萬元。

“余集鎮將繼續擴大紅薯種植面積,提高紅薯產量和品質,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將余集紅薯粉條打造成鎮裡的一張產業名片,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余集鎮黨委書記楊聰璽說。(來源:商城縣委宣傳部 作者:皮雪梅)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小麥連“鏈” 產業成“串”
  • 探訪中原食品實驗室
  • 養老服務圈 托起幸福“夕陽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