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南陽方城縣清河鎮:堅持聚焦“五大任務”全力推動“五星”支部創建

2024年04月25日16:10 |
小字號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在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方城縣清河鎮以“五星”支部創建工作為抓手,立足實際、精准規劃,聚焦“五大任務”,出硬招、見實效,以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高位推進宜居農業和美鄉村建設。

聚焦基層組織建設,全面筑牢戰斗堡壘

鎮黨委堅持把抓黨建促振興擺在首要位置,以“村級整體過硬、全鎮綜合提升”為目標,列出基層黨建任務清單,全面推進農村黨組織標准化建設。以開展“黨建+”“賦權賦能、減負減壓”“進基層、辦實事”等系列活動為抓手,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持續增強基層黨員干部的執行力和服務力。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一個村的發展能否跟上時代步伐,村黨支部發揮的作用十分關鍵、非常重要”,王營村黨支部書記王新錄深有感觸地說,“俺村的產業孵化園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離不開支部‘一班人’的團結拼搏。”

近年來,該鎮緊扣“書記抓、抓書記”工作職責,鎮黨委與村黨支部、管理區黨總支和機關鎮直支部簽訂抓基層黨建目標任務責任書,形成從嚴抓落實、閉環抓落實的生動局面,定期開展“逐村觀摩、整鄉推進”實踐活動。同時,不斷優化提升村級黨組織帶頭人整體素質,依托支部書記“大比武”活動,扎實推進支部書記綜合能力全面過硬,在全鎮營造心齊氣順、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先后有15個村黨支部和28名支部書記被上級通報表彰。

聚焦特色產業項目,打造鄉村振興引擎

發展出題目,實干做文章。黨委政府啟動“重點工程領跑”行動,推動產業向“新”發展,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政務環境和營商環境,大力推進作風轉變,堅定不移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大力開展以商招商、專班招商和產業鏈招商。2023年以來,鎮黨政主要領導帶隊到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及省內鄭州、洛陽、開封等地外出招商10余次,新招引市級簽約項目5個,全鎮現有“四上”企業23家,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圍繞“產業興、生活富”目標,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綜合片區建設,綜合片區分為東片區和南片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賦予鄉村振興新動能。

春暖花開,陽光明媚。位於東片區內的門庄工業創業園和位於南片區的產業孵化園,紛紛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新型材料、服裝加工、密封設備加工等企業訂單紛至沓來。

“春節剛過,我們就接了幾個大訂單,生產日程已經排到了下半年。隻有開足馬力生產,才能確保如期交付。”方城縣長潤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說。

“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正在快馬加鞭地往前趕。近兩年,鎮區煙葉連片,周庄村牛奶葡萄等特色瓜果,草場坡羊肚菌、朝天椒,廓封村菊花,后樓村貢筍、車厘子,榆林坪村裕丹參,雙河村和高庄村有機林果等,已初步形成11個種類8000余畝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據了解,2023年該鎮煙葉產值達1500萬元,菊花產值超1000萬元,另外,羊肚菌及特色瓜果等農產品累計產值500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特色農產品助推村集體經濟多點開花,賦予鄉村振興新動能的良好局面。

聚焦綠色生態發展,扮靚美好幸福生活

鄉村要振興,環境是底色。堅定不移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目標,深化“三散”治理、狠抓全面禁燒、鐵腕打擊非法開採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扎實開展人居環境治理專項行動。

人居環境治理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文明幸福和諧,事關廣大農民福祉。幾年前,大多數村子面貌不佳,家家房前屋后幾乎都堆放著各種雜物,村容亟待改善。鎮村干部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於是,發起了一場“村村美、家家美”的人居環境治理“擂台賽”,目標直指群眾司空見慣的“小事”,要求包片干部各負其責,對所包村庄衛生進行全面摸排調查,督促村“兩委”班子從點到面、由易到難,全面落實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做到房前屋后公共衛生天天清掃,亂堆亂放立即清理,積存垃圾及時清運。

不知不覺中,比居室整潔、比院落美麗的濃厚氛圍已蔚然成風。“這幾年村裡很下勁,環境治理得很好,院子敞亮了,路邊栽花種樹,看著舒服,住著更舒服!”雙河村村民魏明茹說。

抓得越實,成效越明顯。先后出動人員2800余人次,拆除危舊房屋百余間,高標准打造美麗宜居村7個、森林村庄5座、示范帶兩條,評選“五美庭院”400多戶﹔投入680萬元完成鎮區清河大道、清政路、同樂路、文化路升級改造,強力整治三大秩序﹔投入300萬元打造濱河生態長廊,實現“一河兩岸出靚景”的跨河發展目標,城鎮品位、鎮村“顏值”不斷攀升。

聚焦助民為民服務,持續優化鄉村治理

鎮黨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民情社情,將德孝文化與黨建、法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題教育等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條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子,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熏陶,帶動鄉村和諧穩定。

去年四月份,文崗村村民關某因病致殘生活不能自理。市派駐村第一書記張兵把老人當成親人照料,一趟趟跑民政部門咨詢政策、了解流程。炎炎夏日,親自騎三輪車拉著老人去縣裡辦好了殘疾証,讓老人及時享受到了政策補貼。

強根基、保穩定,打鐵還需自身硬。唯有不斷增強基層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和服務大局意識,才能營造更好的綜合治理氛圍。隨著“警司訪+”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的全面運行,安全生產、“三零村”創建等工作不斷夯實。

李家崗村南王崗組因地勢較高,近年來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尤其到了夏季,吃水問題成了這個村最關心的“頭等大事”,接到群眾反映后,鎮村立即召開研判會,委托鎮農業中心與縣業務部門對接解決問題,經過一周的奔波協調,很快便在該村打出一眼140多米深的水井,有效解決了40多戶群眾吃水問題。

把“辛苦指數”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已成為這個鎮廣大黨員干部的集體共識。近年來,依托“網格化”管理,行政村黨員志願隊、黨員突擊隊、巾幗服務隊、敬老愛親和紅白理事等志願者服務隊相繼組建,以組團式、精細化服務群眾1.6萬余人次,解決民生問題300多項,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聚焦厚重文化傳承,留住鄉風鄉愁鄉韻

從鎮區驅車向西北方向出發,一條蜿蜒的鄉道,串起了沿途的美景,產業興、百姓富的和美鄉村發展路線躍然於連綿起伏的村田之上。行駛10多分鐘,便抵達榆林坪村。

2010年考古學家在這個村庄發現了極具考古價值的岩畫“天書”,這標志著人類從游牧向農耕時代過渡時期,已有先民在清河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不只是岩畫“天書”。襄漢漕渠遺址、舜皇廟、五女塚、楚庄王擂鼓台等歷史典故,特別是已流傳上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壽星觀花”和“背閣”等傳統民間藝術,更為在外游子增添了一份精神寄托和文化留戀。

“清河鎮有著濃厚的歷史積澱和發展前景,近年來我們以留住鄉愁為基調,堅持把特色文化元素融進新型城鎮建設,讓鄉鎮‘面子’有美感,‘裡子’有內涵”,鎮黨委書記陳穎娜說。該鎮充分發揮鎮域文化悠久、底蘊深厚的特點優勢,因地制宜深度挖掘並厘清鄉村文化資源,以十足的精神動力和充沛的精神底氣,高質高效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歷史把厚重的文化留在了清河,清河也努力與歷史來一場“雙向奔赴”。民俗文化主題游園、沿河生態園等系列景觀業態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清新雅致,處處彰顯著“文藝范兒”,歷史人文賦予這座小城鎮的氣質神韻更加拴心留人。

沒有等出來的輝煌,隻有干出來的精彩。當時光的年輪劃過山河,總會留下奮斗者的足跡。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路上,錦繡清河踔厲奮發、協力前行,一幅鄉村有看頭、產業有干頭、農民有奔頭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南陽方城縣清河鎮供稿 作者瓮昊明 沙書遜)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