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李學武代表:守正創新 讓中國非遺走向世界

霍亞平
2024年03月10日12:10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非遺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力,其傳播與推廣對於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非遺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獨特代表,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其特色並擴大國際影響力成為一個重要挑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唐代白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學武提出了關於推動以非遺為代表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建議。

非遺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人文交流的紐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積極培育國貨‘潮品’新的消費增長點”。“非遺是我們五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看得見,摸得著。”李學武表示。

“拿我們唐白瓷來說,傳承曾經出現過斷代,由於不斷創新,現在的唐白瓷煥發無限活力,產品由原先的單一的擺件圓盤、屏風,到后來的城市藝術、家裝藝術、陳設藝術等特色定制,市場氛圍特別好,目前,在國際市場也廣受青睞。”李學武說,“非遺文化蘊含著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這些年因為傳承有人、保護有力,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小作坊,走向市場,大放光彩。”

在日常調研中,李學武發現,我國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盡管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小作坊,但在國際社會上了解有限。“傳播手段相對單一,主要依靠傳統的展覽、演出等形式,傳承人才短缺,如何在保護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保持非遺文化的活力和時代價值,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提供穩定和持續的支持值得思考。”

李學武在創作中。人民網 霍亞平攝

李學武在創作中。人民網 霍亞平攝

推動以非遺為代表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具體舉措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麼做?

李學武認為,要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內涵,對非遺項目進行系統梳理與分類,要深入研究其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技藝特點,挖掘非遺項目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人文精神。“講好中國故事需要融通中外,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使各國人民真切感知中華文明的厚重感、人情味和煙火氣,在情感互動、精神交流、思想溝通中品味中國非遺故事。”

因此,李學武建議,推動中國非遺走向世界,首先人才是關鍵。要建立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鼓勵支持職業院校根據當地非遺特點和需求,努力培養更多專業人才,設立非遺傳承國際傳播等相關專業,鼓勵優秀的中國非遺積極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中國非遺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外,還應該不斷創新傳播方式,開發非遺主題的虛擬現實游戲或互動體驗,運用新媒體、網絡平台等現代傳播手段,借助國際藝術節、文化展覽等平台,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交流。政府應加大對非遺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制定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非遺文化出口,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與資金保障力度。

“通過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內涵,守正創新,把中華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產品當中、作品當中、文創當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讓非遺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李學武表示。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