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專題策劃>>魅力鷹城 近悅遠來

【魅力鷹城·民俗文化篇】“中國魔術之鄉”寶豐縣:農忙務農,農閑從藝

2024年03月08日17:50 |
小字號

農忙務農,農閑從藝,這是寶豐縣獨特的民間文化產業。在這裡,一個由農民藝人自發組織的鬆散型民間藝人活動,從明代萬歷二十五年延續至今。

魔術文化底蘊深

“上自七十九,下至剛會走,跳唱表戲法,人人有兩手。”寶豐的一句順口溜道出了魔術文化的普及。

“寶豐魔術是寶豐縣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古稱‘幻術’‘障眼法’‘魚龍百戲’,俗稱‘變戲法’。”平頂山說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發展中心主任申紅霞說,寶豐魔術始於春秋,興於唐宋,繁衍於明清,昌盛於當代。在趙庄鎮,一直流傳著春秋時期外號“魔王”的大將軍施展魔法保衛村民的傳說。

趙庄鎮魔術的起源和發展,不僅有傳說,更有實物佐証。上世紀80年代,在該鎮吳庄行政村寄料自然村出土的漢磚上,發現了雜耍戲法表演圖案。在魔塚營村,建於唐憲宗時期的雲水寺大佛殿前三間卷棚的東西牆壁上,至今仍有“吃火吐旗杆”“口吐五彩”等圖案。1988年冬,該鎮岔河寺村村民丁發記在院裡掘出一個宋代三彩瓷枕,枕上繪有“雙獅斗寶”圖案。隨后,魔塚營村村民趙現又在田間挖出一個宋代瓷枕,上面繪有“吞劍”表演圖案。

北宋至明清時期,鄉域村民為了生存,就開始表演魔術節目養家糊口。清同治年間,這裡開始出現化學魔術節目和氣功魔術節目。民國時期,以魔術表演為主的魔術團體初具規模。新中國成立后,魔術藝術得到長足發展。

申紅霞說,寶豐魔術的道具大多是農民藝人研制出來的,取材簡單,造價低廉,巾、帕、碗、球、紙等都可作為表演道具。

“寶豐魔術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世代傳承的特點,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傳承價值和社會功能價值。”申紅霞說,2021年5月24日,幻術(寶豐魔術)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亮藝會友重傳承

“聽起來神出鬼沒,演起來偷梁換柱,看起來捧腹大笑,點破了恍然大悟”,這就是寶豐魔術的魅力。這些農民魔術師“農忙務農,農閑從藝。一手握鋤柄,一手揮魔棒”,足跡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越南、新加坡、俄羅斯等周邊國家。表演團體1400余家,從藝人員55萬余人,年演藝收入10億余元,形成了頗具規模的民間文化產業。

周營村村民王獻坡家是寶豐魔術傳習所。王獻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寶豐魔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高級民間藝術師。王獻坡生於魔術世家,1982年高中畢業后加入魔術演藝團體,擅長中小型舞台魔術,尤其是古典手彩類近景魔術的表演,如三仙歸洞、錢幣類、扑克類等。

2009年,王獻坡創辦魔術研發工作室,專門從事魔術道具研發及演員培訓,近年來陸續培養魔術演員300多人,其徒弟趙夢月曾獲中國寶豐第六屆魔術節魔術大賽金獎。2016年6月,王獻坡被寶豐星光藝術學校聘為魔術指導老師。

近年來,王獻坡還活躍在學校、社區、軍營、企業和非遺公益課堂、文化活動現場等,一年一度的魔術大會更是從未落下。

“魔術大會旨在為魔術藝人搭建一個切磋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平台,使魔術演藝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趙庄鎮黨委書記蘭華介紹說,趙庄魔術大會起源於明代萬歷二十五年,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民間魔術藝人自發到會上獻技祭祀,亮藝會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當地堅持政府扶持、藝人自願的原則,年年組織民間藝人舉辦魔術大會,不但挖掘了許多瀕臨失傳的魔術節目,還創新了不少節目。

與此同時,寶豐縣借力說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制定了傳承和發展保護計劃。魔術文化編寫進鄉土教材,開展魔術進校園教學活動,以及網上的魔術教學傳承傳播,魔術發展進入了全新階段。

創新發展活力足

“千百年來,鄉域藝人靠民間魔術等文化項目養家糊口。改革開放后,農民靠它演藝致富,有力促進了縣域、鄉域經濟的發展。”蘭華說,改革開放后,趙庄鎮農民魔術師紛紛組團外出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收益。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魔術演藝難以適應市場需求,演出團體紛紛解散。面對困境,富有創新精神的農民魔術師再次揮動“魔力”之手,開辟了新的經營之道。

近年來,趙庄鎮群眾依托本地魔術文化優勢,利用土地流轉釋放的富余勞動力,通過“魔術演藝+銷售”獨特的文化傳播與商品銷售相結合的新業態,帶動了小商品貿易和魔術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

利用“魔術+”文化業態,該鎮在與周營村相鄰的大黃村打造了大黃小微企業園,吸引了包括魔術演藝、道具研發等在內的300家小微企業及商戶入駐。大黃村還建成了中國最大的農村圖書批發市場,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年銷售額約4億元。兩者每年創收15億元,帶動13萬人就業。

在線下經營火爆的同時,“魔術+”緊抓風口走到線上。該鎮建成電商直播產業園,目前有電商企業近90家、電商培訓基地2個,日均發貨量4萬單左右。借助政策東風,還建成漁具電商供應鏈基地5個,培育漁具電商企業120余家、自主品牌18個,帶動2萬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雖然歷經時代變遷,眾多民間藝人仍把魔術大會當作自己的節日,一到時間就從四面八方回到家鄉。這個流傳400多年的民間魔術盛會,不斷綻放新的光彩。(平頂山市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巫鵬)

(責編:辛靜、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探訪殷墟博物館新館 感知偉大商文明
  • 新春走基層|博物館裡的“新寶藏”
  • 冰天雪地 眾藝人齊聚馬街鬧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