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專題策劃>>魅力鷹城 近悅遠來

【魅力鷹城·名勝古跡篇】“皇家規格”奉先師 崇文尚學薪火傳

2024年03月08日16:58 |
小字號

大成殿西側廊廡。

在郟縣縣城,隱藏著一座具有“皇家規格”的建筑,它就是郟縣文廟博物館(以下簡稱郟縣文廟)。這裡既是孔子家廟,又是官方文廟,取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兩大建筑群之精華而建成。在全國縣級文廟中,郟縣文廟保存最完好,木雕、石刻、彩繪藝術水准最高。

千年文廟歷滄桑

郟縣文廟博物館館長王旭亮說,柏樹行街是創建文廟時設置的神道,長400米。神道北段住有孔姓守廟戶,至今尚在。

郟縣文廟佔地約5萬平方米,是典型的左學右廟建制。氣勢恢宏的大門東側,豎立著一尊慈眉善目的孔子銅像。王旭亮說,這尊孔子銅像高5米多,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博士捐贈,2016年9月27日落成。

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個半月形的池塘。池塘內流水淙淙,紅色金魚暢游嬉戲。據王旭亮介紹,這個池塘名叫泮池,是地方官學的標志。古時皇帝立的太學名辟雍,四周環水,中間筑起高地建堂,俯視其形,如同一塊中間有孔的圓形玉璧。地方的文廟規格降低,以半水環之,稱泮池。秀才入學叫入泮。秀才開學第一天,由各州、府、縣官率領繞泮池一圈,叫游泮。泮池上架設的小橋,獲取功名者方可通過,因此也被稱為狀元橋。游泮池還有個規定,考中秀才者60年后還要重新游泮,當然,古代很少有讀書人能夠完成這一心願。

聊起郟縣文廟的由來,王旭亮說,郟縣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后裔聚居地之一。唐代時,孔子后裔就遷到郟縣,被稱作“郟縣派”,是山東曲阜孔府十大支派之一。五代后周時,孔姓族人在時任縣令郭忠恕的支持下,和“寧陵支派”“魯山支派”遷郟的宗親聯合,共同創建孔氏家廟,於后周世宗顯德元年(公元954年)竣工,可惜北宋末年毀於戰火。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時任知縣張志行在原址上重建官方文廟,奉旨倡導民眾尊孔學儒。明清時期,郟縣文廟曾大修十次,新中國成立后又多次修繕。

“皇家規格”大成殿

走下狀元橋,穿過牌坊式的櫺星門,就看到兩棵粗壯挺拔的古柏,樹齡已有800多年。古柏后面是戟門,戟門東側是名宦祠和御碑院,西側是鄉賢祠。據王旭亮介紹,名宦祠內奉有自漢至清造福一方的19位郟縣縣令。

過了戟門就是祭拜院。祭拜院的主體建筑大成殿,在5棵郁郁蔥蔥的漢代古柏映襯下,更顯庄重神秘。

王旭亮介紹者,大成殿前的露台又叫月台,是春、秋大祭或進行各種慶典時奏樂、起舞的地方,月台的東西兩側有東西廊廡各七間,祠內敬奉有歷代朝廷表彰過的79位先賢和61位先儒。

大成殿高15.5米,面闊19.7米,進深1.76米,廟制五間,為九脊歇山廡殿式建筑,綠色琉璃瓦覆蓋殿頂。大殿正中是孔子塑像,東西還有四配十二哲。大殿正上方懸挂著康熙皇帝的御書匾額“萬世師表”,左右畫梁上分別懸有歷代皇帝御書的“與天地參”“聖集大成”等七塊匾額。“我見到的全國縣級文廟,郟縣文廟主體建筑大成殿是最好的。”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呂濟民稱大成殿為“皇家規格”。

“縣縣有文廟,郟縣有特色。”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長楊煥成說,郟縣文廟的柱子“是珍貴中之珍貴,河南僅此一家”。大成殿檐下大額枋與平板枋透雕日月雲氣、人物車馬、橋梁房舍、花鳥山水、臥榻桌椅等精美圖案。前檐四根木檐柱柱頭鼓有形象生動的虎首浮雕,柱身的通體柱面透雕滾龍雲氣。殿前迎面的4根檐柱,通體雕刻騰龍,柱頂刻制獠牙虎面,俯視騰龍,龍虎相戲﹔柱礎八面浮雕,中間二礎於正面刻河圖和洛書,其他刻有紫氣東來、三元及第、魚躍龍門、一品當朝、封侯摘印等44個吉祥故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羅哲文也說,郟縣文廟“木雕龍柱是少有的,很氣派,很有價值”。

大成殿所用斗拱採用透雕手法,對斗、拱、昂、翹、枋、雀替等都作了藝術加工。檐下的斗拱昂翹,上層為五彩龍頭,中下層為象首,其后點綴透雕雲海波濤。斗拱下的額枋上繪有祥龍飛雲的孔子聖跡圖32幅。殿內三梁起架,梁上彩繪採用中原民間手法,保存完好。楊煥成稱這些彩繪“是中原民間手法彩繪中的珍品”。

“姑娘”一詞的由來

在郟縣文廟大成殿的月台前,有一塊年代久遠、造型獨特的龍陛石。

在龍陛石前,71歲的文物保護員任全倉講述了有關“姑娘”一詞由來的動人故事——相傳唐朝德宗年間,在郟縣城北的大劉山下,住著一對以打柴狩獵為生的兄妹。后來,哥哥娶妻生子,一家四口日子雖然清貧,但很幸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天,哥哥打柴時落入山崖失去音信,嫂嫂上山尋夫卻被老虎吃掉,隻留妹妹與小侄子相依為命。

隨著時間推移,妹妹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村中唯一的秀才向她求婚,卻被她婉言謝絕,因為她要把小侄子撫養成人,等其考取功名后才願嫁人。秀才被女子的言行感動,於是相約等候。數年后的秋試,秀才帶著女子的小侄子進京趕考,獨留女子在家守候。一天傍晚,女子鋪床展被時裙帶自然脫落,她並未在意。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女子打開房門,發現門前有一隻倒挂的蜘蛛自上而下垂落。在農村有蜘蛛倒挂喜事臨門的說法,女子心想:難道有什麼喜事?果不其然,中午時分,一官差快馬加鞭前來報喜,說女子的小侄子和未婚夫雙雙考取進士。女子聽了喜出望外,急忙梳妝打扮,准備迎接親人歸來。

唐德宗李適聽說這件事后,親自題匾“姑義如娘”,表彰這個女子的義舉,以效行天下。時任宰相權德輿還就此寫下絕句《玉台體》:“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玉台體》后來被載入唐朝詩集並流傳至今。

明英宗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再次修復郟縣文廟大成殿時,龍陛石就有意雕刻了二龍戲“蜘蛛”的圖案。“姑義如娘”一詞流傳久了,漸漸簡稱為“姑娘”。

2006年,郟縣文廟博物館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郟縣文廟,還辦起了國學堂,每逢周末,讀書聲響徹這裡的角角落落。每年大年初一,數百人雲集文廟集體誦讀國學經典,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此外,郟縣文廟祭孔盛典也頗引人矚目。王旭亮說,近年來,根據孔廟祭孔儀制規定,郟縣文廟在祭孔時採用六佾舞,在演奏中充分發揮郟縣民間音樂特色,融入大銅器等音樂語匯,成就了一套獨具郟縣特色的祭孔樂舞。作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郟縣文廟的祭孔樂舞也成為該縣旅游文化展示項目中的一個亮點。(平頂山市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孫書賢)

(責編:辛靜、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探訪殷墟博物館新館 感知偉大商文明
  • 新春走基層|博物館裡的“新寶藏”
  • 冰天雪地 眾藝人齊聚馬街鬧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