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專題策劃>>魅力鷹城 近悅遠來

【魅力鷹城·考古文物篇】探索神秘夏文化 打開“最早的中國”

2024年03月08日16:54 |
小字號

遠古時代,堯、舜、禹、夏啟等先聖,依托中原大地優越、穩定的自然環境,積累創造了光芒萬丈的華夏文化,進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明之光。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以世襲繼承王權的第一個王朝,開創了很多先河。夏文化指的是夏王朝區域生活的居民所留下的物質文化遺存。近年來,平頂山市夏文化探索成果顯著,其中葉縣余庄遺址的考古成果引發廣泛關注。

蒲城店遺址出土的陶窯

已發現67處夏文化遺址

在平頂山博物館第一展廳入口處,左邊的牆面展示了“平頂山歷史沿革”年代表,一條細長的直線上標注著自遠古至夏商周以來歷朝的起止時間,“公元前2070年”時間點下寫著“夏商這裡已構筑城池,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醒目字樣。

距此處不遠,相繼展示著平頂山市數年前關於夏文化的相關考古成果,包括蒲城店龍山遺址發現的古城池模型,以及在該遺址上發現的遠古陶窯等古跡和其他文物。

平頂山博物館館長尚彬說,平頂山市此前發現的夏文化成果比較有限,但近幾年考古成績令人驚喜,目前經普查確定的夏文化遺址就有67處。

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李曉東說,根據安排,平頂山市於2021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夏文化相關遺址專項文物調查工作,經過努力,在原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初步確認的17處夏文化遺址基礎上,又核實新增夏文化遺址50處。其中,遺址100萬平方米以上的有葉縣余庄遺址、寶豐縣解庄遺址,50萬平方米以上的8處,20萬平方米以上的8處,20萬平方米以下、10萬平方米以上的5處,其余遺址為10萬平方米以下。

“這次專項調查摸清了平頂山市夏文化遺址的基本分布情況,掌握了大中小遺址的面積、地理分布特點和文化內涵。”李曉東說。

在新發現大量夏文化遺址的同時,平頂山市夏文化考古發掘新成果也讓人驚艷,引起國內夏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10月13日至15日,“2023夏文化論壇——年代學研究”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傳統文獻中的夏代積年、夏文化科學測年、夏文化的來源與形成、夏文化與周邊的關系等話題深入探討,並實地考察了葉縣余庄遺址等地。與此同時,中華文明探源考古成就展臨時展廳在平頂山博物館二樓正式開展。

神秘“禮器”助探中華起源

“這次中華文明探源考古成就展展出的大多是近幾年平頂山市取得的最新的重大考古成果。”尚彬說,最新成果顯示,生活在鷹城大地上的人們,在遙遠的夏朝已開始創造出惠及后人的燦爛文明。

走進展廳,擺放在顯要位置的是一組組體形並不很大的陶器,排列有序,引人注目。平頂山市文物專家、平頂山博物館研究館員婁金山說,這些陶器來自葉縣余庄遺址,在該遺址已發現的器物中,價值最大的是一些墓葬裡的隨葬器物,這些包括豆、高柄杯等在內的明器,一組組有序排列,有的5組,有的7組,有的9組。

“這樣呈現的列器組合,考古也好,歷史記載也好,以前從未發現過,在余庄遺址是首次發現。”婁金山說,余庄遺址位於葉縣鹽都街道余庄村,面積150多萬平方米,目前已被確定為河南地區最大的龍山文化遺址,距今約4000年至4400年。而公認夏朝是公元前2070年開始,兩者所處時代有相連之處。這些組合器物的出現,表明余庄在進入夏朝以前,已有很成熟的禮制,“這是迄今發現的國內最早的中華文明禮制,價值巨大。”

“這樣的考古成果,即使放在國內外學術的最前沿審視,也頗具影響力。”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三級調研員張水木言語中透著自豪,他說,葉縣余庄遺址考古成果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在進入夏朝以前,隨葬器物呈列器組合,我國歷史上以前沒有發現過,這是目前以禮制為核心的中華文明的最早表達﹔另一個是發現明確的明器,目前也是考古上最早實例之一。”

葉縣余庄遺址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考古發掘,2021年被列為“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重大項目。在“2023夏文化論壇——年代學研究”舉行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余庄遺址,不少人認為,這裡的古墓葬陪葬有大量極其規范、帶有禮器性質的陶器,是后代列鼎列簋制度的萌芽。

現場看到更多的發現成果后,首次前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岳洪彬頗感驚艷。他說,葉縣余庄遺址的發掘成果和地位特別重要,首先是其地理位置位於大別山與桐柏山地帶的南北通道上,是扼守南北要道的重要區域,同時遺址規模大、墓葬規格高,“這裡應是中原地區龍山文化時期的核心區域,與南方江漢地區進行文化交流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區域,時間在公元前24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正好跟夏文化相連接”。

“學術界如今提出先夏文化,在夏王朝建立之前所創立的文化到底在哪兒,目前還在探討過程中。”岳洪彬認為,葉縣余庄遺址的發現,將是探討夏文化之前中原地區早期國家雛形形成的重要因素。

此外,這次中華文明探源考古成就展中,寶豐小店遺址、魯山鄧寨遺址也有不少重大發現。

諸多歷史謎團有望解開

2020年,國家文物局啟動“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重大項目。同時,為更好地探究夏文化面貌,河南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夏文化相關遺址專項調查,初步梳理出相關遺址1000余處。

目前,平頂山市已發現夏文化遺址60余處,多分布在魯山、寶豐、郟縣、汝州、葉縣一帶,舞鋼、衛東區也有所發現。盡管平頂山市進行的夏文化遺址考古發掘僅是其中極少一部分,出土的文物就已讓世人震動。

生活在葉縣余庄遺址上的先民們創造了最早的禮制文明,蒲城店遺址上的夏朝先民建造了早期的古城和房子。尤其是葉縣余庄遺址,面積大、人口多,這些人從哪裡來,之后又去了哪裡?有哪些部族?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對此,平頂山市文物和考古界相關人士稱,面對考古中的諸多問題,需要有更多新的成果來回答。如葉縣余庄遺址一些墓葬發現,殉人跟墓主人不是同一種人,墓主人到底是本地統治者還是外來征服者,難以確定。而殉人不是一個地方的人,一種是戰爭的俘虜,一種是奴隸,同樣沒法確定是哪裡人。余庄遺址還發現了山東大汶口文化的器物、長江流域的器物,這可能是一種文化交流現象,也可能是人口遷徙所致,而戰爭、自然災害等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

李曉東說,夏文化探索是我國歷史和考古研究中國內外廣泛關注的重要課題,也是整個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研究中至為關鍵的重大學術研究課題。截至目前,圍繞夏文化,學術界在田野考古和理論研究等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分歧。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夏王朝的主要勢力范圍或者說是中心區域,主要位於豫西和晉南。下一步,平頂山市要深化夏文化的研究。”李曉東說,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大規模、專題性的夏文化相關遺址調查,同時進行持續性的考古發掘,提供新的考古資料,保護好這些珍貴資源、關鍵遺址,有利於更清晰地認識了解夏文化。

參天之木,必有根基﹔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相信通過多方努力,平頂山市夏文化探索會不斷涌現新成果,並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展現於世人面前。”李曉東說。(平頂山市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王春生 實習生朱乾朋)

(責編:辛靜、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探訪殷墟博物館新館 感知偉大商文明
  • 新春走基層|博物館裡的“新寶藏”
  • 冰天雪地 眾藝人齊聚馬街鬧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