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專題策劃>>魅力鷹城 近悅遠來

【魅力鷹城·非遺傳承篇】絲綢路上的“仙女織”

2024年03月08日16:24 |
小字號

我國蠶業發展已有數千年歷史,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區的魯山縣柞樹成林,是山蠶生存佳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城鄉隨處可見養蠶、繅絲、織綢的熱鬧場面。之后,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蠶農和絲綢加工者日漸減少。近年來,織綢行情趨好,養蠶、織綢再次成為熱潮。

2011年12月,中原養蠶織綢技藝(魯山綢織作技藝)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省級非遺項目。今年5月13日,記者前往魯山縣趙村、瓦屋等鄉鎮,探訪魯山綢與綢織作技藝的奧秘。

金獎“國寶”魯山綢

據《魯山縣志》記載,魯山綢始於夏,興於唐,清朝和民國時期達到鼎盛,曾被列為朝中“貢品”。1915年2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魯山綢被萬家客商譽為“仙女織”和“國寶”,榮獲金獎。

魯山綢色澤柔和、絲縷勻稱、拉力強、伸度大、易染色,相傳周代已為王侯所用。西漢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攜魯山綢為禮品﹔東漢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后,曾積極倡導發展柞蠶生產。

養蠶織綢,是不少魯山人揮之不去的記憶,尤其在趙村、堯山、瓦屋等鄉鎮,世代養蠶的家族不在少數。

另據史料記載,清光緒年間,魯山縣城有絲綢行231家,商戶2000多家,織機4000多台,年產柞絲綢2000多萬匹。新中國成立后,魯山縣在成立國營繅絲廠和絲綢廠的同時,還在山區鄉鎮成立了多個蠶種場,專門為蠶農服務。

機杼聲聲織錦繡

“把織綢業重拾起來,是我多年的夙願。”在魯山縣城南環路一家織綢店內,60歲的周斌說。

周斌家住魯山縣土門村,2014年5月成立了魯山縣仙女織工貿有限公司,專門挖掘、恢復、繼承與傳承魯山絲綢文化、重現經典工藝。

織綢、繅絲、打緯、牽經······織綢車間內,“吱呀呀”“叭叭叭”的機杼聲不絕於耳。20余名工人專注於自己手中的工作。

“現在工人少,旺季時常用工100多人。”周斌說,魯山綢系古法織藝,無文字和圖片記錄,技藝全系口耳相傳,所用織綢工具亦無圖紙,其制作技術隱於民間。

為了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織機,周斌曾費盡心思,先后拜訪魯山、南陽等多位織綢藝人,成功造出了合適的織機。

魯山綢分兩種,一種用山蠶吐出的絲制作,一種用家蠶吐出的絲制作。山蠶在山上放養,個頭兒大,靠吃柞樹葉生長,因此也叫柞蠶,吐出的絲叫柞蠶絲﹔家蠶在室內飼養,個頭兒相對較小,靠吃桑樹葉生長,因此也叫桑蠶,吐出的絲叫家絲或桑蠶絲。

魯山綢工藝繁雜,有繅絲、牽經、刷經、打緯等十幾道工序。

今年72歲的潘大增是周斌公司的一名織綢師傅,家住魯山縣魯陽街道七裡社區。他也是中原養蠶織綢技藝(魯山綢織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潘大增16歲開始繅絲、織綢,且手藝獨特,織出的絲綢正面看與其他絲綢沒啥兩樣,側面看卻盡是方格花紋,而且織綢中不添加任何染色。

“你看,別人織機下面隻有兩個踏板,我用了4個,這就是織出花紋的原理。”潘大增說,織綢是個技術活,經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織作過程中一個環節失手,就會前功盡棄。

與潘大增一起織綢的還有67歲的李民生和69歲的劉文利等。“織綢的老年人居多。”潘大增說,近年來有不少年輕人加入了這個行列,織綢技藝能夠傳承下去,這讓他心裡暖融融的。

“我記事起家裡就養蠶、繅絲。”今年40多歲的四棵樹鄉張溝村村民王娟說。王娟是中原養蠶織綢技藝(魯山綢織作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之一,2006年起在家專事織綢加工。

時下,在魯山縣織綢界,當屬瓦屋鎮李老庄村的岳石頭起步最早。今年65歲的岳石頭18歲時跟隨父親學習織綢技藝,一直干到現在。

岳石頭加工的織綢全部由桑蠶絲制作。在他看來,桑蠶絲品相好,耐酸鹼性強。他家的3台織綢設備為全木制作,據說年齡都在150年以上。

作為魯山縣第一個用桑蠶絲織綢的民間藝人,2013年1月,岳石頭被河南省文化廳評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原養蠶織綢技藝(魯山綢織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另據魯山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有關人員介紹,目前該縣有中原養蠶織綢技藝(魯山綢織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1人,其中省級2人、市級2人、縣級7人。

蠶農在移蠶

激勵蠶農助增收

織綢是門技藝,養蠶同樣是門技術。

“一粘二絲三成線,四坑五條成一半﹔六炸子,七紅眼,八黃九青十出蠶。”這句順口溜是蠶農摸索出的養蠶經驗。在瓦屋鎮馬停村一山坡上,50多歲的蠶農吳主義說。

“幼蠶出殼前需要給蠶卵加溫,溫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吳主義說,時間長了,蠶農總結出了掌握火候的順口溜,其中的粘,就是蠶卵摸起來粘手,說明溫度正好﹔發現成絲或成線,說明發育正常﹔一旦蠶卵外表發青,就到了蠶兒出殼的時候,這時候就不能溫度過高。

柞蠶在山上放養,天敵也多,鳥、蟾蜍、蛇、獾等飛禽和動物都愛吃蠶,所以有時候養著養著蠶就沒了。也是緣於放養柞蠶難度大,近年來,魯山蠶業部門給予了蠶農不少扶持。

“現在養蠶所有蠶種全免費,每放養1公斤蠶卵,蠶業部門還給600元到1000元不等的補貼。”吳主義說。

另據魯山縣蠶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賀賀介紹,魯山縣共有柞蠶坡137萬畝(1畝≒666.67平方米),可直接利用柞蠶坡約80萬畝。今年春,全縣制售柞蠶種卵1182公斤,全縣柞蠶養殖戶817個,養蠶人員2000多人。(平頂山市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胡耀華)

(責編:辛靜、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探訪殷墟博物館新館 感知偉大商文明
  • 新春走基層|博物館裡的“新寶藏”
  • 冰天雪地 眾藝人齊聚馬街鬧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