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鎮平:菌菇棚裡春意濃

當前,正值大棚菌菇採摘上市的時節,走進河南省鎮平縣盧醫鎮大魏營村的克洲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雙孢菇大棚,一股雙孢菇的清香扑面而來,一朵朵雙孢菇像白色的珍珠鑲嵌在菇床上,工人們正忙著採摘、裝籃、稱重,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合作社負責人張克洲難掩喜悅,如數家珍地介紹起合作社的經營狀況。克洲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7月,採用五位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從事食用菌種植生產,具體有雙胞菇、草菇、羊肚菌的種植和菌種培育制作。合作社高標准高品質制作培育菌種,真誠服務廣大種植戶,為菇農提供優良菌種,免費技術指導,保姆式跟蹤服務。
據悉,雙孢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栽培規模大、范圍廣的食用菌。其屬於中低溫菇類,是草腐菌的一種,非常適合我國中原地區種植,此菇非常有益人體身心健康,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具有很大發展潛力,是目前我國草腐菌類和草菇種植中出口創匯最多的優質食用菌品種。
種植雙孢菇、草菇所需的營養基為農作物秸稈,麥秸、玉米芯、水稻秸稈、花生秸稈、玉米秸稈和干牛糞等混合發酵而成,同時營養基下架后可作為有機肥循環利用,實現了變廢為寶和對秸稈的循環利用,對鄉村綠色環保有很大幫助。
筆者了解到,每年春節前后是大棚香菇銷售高峰期,想要抓住商機迎來新春“開門紅”,就必須把香菇精心照料好。據大魏營村黨支部書記魏合國介紹,從制棒、接種、養菌再到出菇棚,他們都要層層把關,精心操作,嚴格控制溫度、濕度,確保香菇正常生長。
“我家就在附近,在雙孢菇廠務工的同時還能兼顧家裡的農活,一個月下來能賺近3000元。”盧醫鎮郭崗村郝巧玲說。經過精准幫扶,脫了貧的郝巧玲現在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發展產業、帶富群眾,成就感滿滿的張克洲介紹道,一座菇棚建設費用為8.5萬元,建筑佔地面積190平方米,可種植雙孢菇500平方米,每平方可產菇30-45斤。一座菇棚年產鮮菇17000斤左右,市場行情每斤按3.2元計算,每座菇棚可創造年效益在5.5萬元左右。扣除營養基、勞務費等各項成本費用,每座菇棚年淨收益可達1.3-2萬元。
雖然自己發展得不錯,但張克洲也有自己的打算:現在我們的雙孢菇要通過外縣專業加工后,做成罐頭出口到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自己也想在家門口建一家雙孢菇罐頭加工廠,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還能讓產業上檔升級,出口創匯,增加稅收……
雙孢菇豐收是大魏營村探索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發展之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大魏營村圍繞特色產業做文章,建立了“村兩委+合作社+種植戶+貧困戶+食品加工廠”的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首期投資400余萬元,建成雙孢菇大棚40個,輻射帶動周邊村庄群眾參與種植,實現合作社盈利、群眾致富等多方共贏的局面,村民們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
“我們突出鎮域優勢,夯實特色產業基礎,拉長產業鏈條,豐富雙孢菇產業內涵,打造特色產業品牌,持續增加群眾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盧醫鎮鎮長吳亞旭說到。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鎮平縣在做精特色產業上持續發力,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加快“三鏈同構”,推動“三產融合”,構建“兩園三專四特”鄉村產業發展格局。扎實抓好“1+10”鄉村振興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實現以工帶農、縣鄉聯動。堅持“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全年將培育專業鎮5個、專業村60個以上、專業戶100個以上,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積極推進金魚小鎮、石雕小鎮、荷花小鎮建設,啟動建設豫西南苗木花卉市場,進一步打響玉魚面花“四張牌”。做大做強農投公司,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新增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00家以上。(鎮平縣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譚亞廷 羅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