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外媒體記者行走黃河畔 感受“華夏文脈”品味“天地之中”

人民網記者 王佩
2023年09月18日16:08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從“功夫聖地”到“國學殿堂”,在“天地之中”觸摸華夏文明脈絡。近日,參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外媒體黃河行活動的記者兵分兩路,打卡沿黃生態廊道、黃河博物館,感受河南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成效﹔探訪觀星台、少林寺、嵩陽書院,品味“天地之中”的璀璨文明。

在鄭州沿黃生態廊道(惠濟段)、黃河灘地公園,斑駁的陽光在茂密的林木中游弋穿行,目之所及皆是一片青綠,讓人宛若畫中游,記者們紛紛拿出相機、手機,一路行一路拍,定格著黃河在鄭州流淌的無限風光。

近年來,鄭州市惠濟區加強沿黃生態廊道區域現有林帶的提升、改造、保護,布局堤北生態風光帶、堤南淤背區生態休閑體驗帶和延展區森林生態屏障帶,保持沿黃生態原有風貌。為促進黃河文化的傳播,該區還結合道路交叉口、人文歷史遺址,打造不同規模層次、具有黃河文化、休閑服務功能的休閑廣場、服務驛站等生態景觀節點,建設了一個“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的休閑體驗區,讓市民盡享黃河之美。

成立於1955年的黃河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河流博物館,也是最早成立的以黃河為主題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該博物館通過珍貴的文物標本、歷史文獻、圖片等,輔以模型、錄像、雕塑、場景復原、三維動畫、互動體驗等,生動展示了自然黃河、人文黃河、歷史治河、當代治河等內容。記者們從一件件展品中感受“華夏國脈”的磅礡氣勢。

“來這座博物館參觀,我了解了黃河悠久的歷史。”來自英國China Pictorial的記者Lewis Taylor說,“我知道了中華文明孕育在黃河兩岸,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對於這條河流,人們充滿敬畏之情,加強環保和治理,努力形成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

觀星台。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告成鎮的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觀測天象建筑之一。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外籍媒體記者們了解到了其用途和意義,也品讀出“中國”和“天地之中”的內涵。

觀星台以磚砌台體來構成圭表,如同一座建造精密的天文儀器,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觀測儀器,使測量太陽投影變化的精度大大提高。“中國元朝天文學家郭守敬通過在觀星台的實地觀測,於公元1280年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該歷法的一個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天,與現代科學測定的回歸年長度365天5小時48分46秒相比,一年僅差26秒。”當聽到講解員的講解時,媒體記者無不發出贊嘆之聲。

少林寺。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少林寺自古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不僅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祖庭,還是中國武術最大流派——少林派的發源地,有著“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譽,是一處禪、武結合的文化聖地。

“這是我第一次來河南,覺得河南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我對寺廟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也很喜歡少林寺,希望能在這裡再待久一點。”巴基斯坦《每日郵報》中國區負責人Makhdoom Mahnoor說,“這裡的武術表演也很精彩。前一段時間,我專門上了兩個月的武術課,下一步還會繼續學習的。”

嵩陽書院。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在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媒體記者們探訪了樹齡約4500年的將軍柏、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等。勃勃生機的古樹、幽靜雅致的建筑,漫步其間,易發思古之幽情。

武術表演。人民網記者 王佩攝

天為幕,山為景,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以中岳嵩山的自然景觀為天然舞台,以少林、禪武文化內涵為底蘊,呈現出美輪美奐的大型實景演出。在65分鐘的時間裡,水樂·禪境、木樂·禪定、風樂·禪武、光樂·禪悟、石樂·禪頌五個樂章接替上演,清幽靈動的山林清泉、若隱若現的古剎禪院、直指心性的佛樂禪音與大自然中的水聲、風聲、虫鳴等合在一起,讓大家目不暇接、耳不旁聽。

沉浸其中,意猶未盡,在“天地之中”,中外媒體記者奔赴了一場華夏文明的詩意之旅。

(責編:霍亞平、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因水而生因港而興 臨港新城周口“乘勢而上”
  • 州橋之上一眼千年 開封州橋遺址重現北宋東京夢華
  • 汝陽:千畝稻田繪詩意鄉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