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最美軍嫂”周蘭一:腳下有泥土 心中有真情

2023年08月01日17:43 |
小字號

首屆“出彩河南人”頒獎現場 周蘭一(左)榮獲“最美軍嫂”稱號。

7月31日,“出彩河南人”首屆最美軍嫂發布儀式在河南省軍區舉行,周蘭一等10人榮獲“最美軍嫂”稱號。

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6周年,周蘭一領完獎懷著喜悅的心情說:“‘最美軍嫂’是建軍節給我最好的禮物。”

周蘭一是浉河區董家河鎮樓房村駐村第一書記,也是鄉村振興引路人。在村民們的眼裡,周蘭一的身份有很多,她既是一名軍嫂、又是一名孩子的母親,採茶時節她是一名“採茶工”,孩子們眼裡她是玩具“修理工”,空巢老人眼裡她又是一名按摩“療理師”……有人說她是村裡致富的領路人、有人說她就是樓房村的一員。

周蘭一一頭干練的短發,黝黑的皮膚,朴素的穿著,“我以前是學醫的,剛開始駐村工作的時候,真的是一頭霧水,也有些迷茫。這期間,我的家人和我的丈夫給予了我堅定的力量,村支書和同事們也不斷給予我幫助,而我也想成為兒子的榜樣,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就要走好它,路不熟我就一步一步走,鄉親們不熟我就挨個上門。”在談及工作和理想時,瘦弱的她,眼神裡充滿著堅定的信念。

“家門口的路修好了,別提心裡有多高興了,真的太感謝周書記了,為了這條路,她來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樓房村村民李光錢提起家門口的變化,按捺不住的喜悅。他口中提到的,正是自家屋后到南灣實驗林場方向的一條240米道路,如今這條路又平整又寬敞。這條240米的道路平整及硬化建設工程也是周蘭一駐村時完成的第一個“第一書記項目。”

想致富,先修路。浉河區紅色大別1號旅游公路修好后,為董家河鎮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樓房村地屬山區,茶山及生態環境非常好,“2022年8月份,我了解到樓房村水塘灣組有一段‘水毀路’,道路基本有三分之二的坍塌,我和村委一同向鎮裡申報,多向聯絡,最終區移民局承接這個項目,於今年6月開始動工,7月修繕完成,我心裡的石頭也放下了。”周蘭一說。這條路是下山的必經之路,考慮到3月后春茶開採村裡茶農出行的便利,2023年農歷新年剛過完,周蘭一就積極返崗,推進修路的項目,一雙運動鞋、一個手提包,全心全意解決群眾的所需所盼。

“村裡有座海拔五百多米的茶山,盛產‘信陽旱茶’,但由於路陡、人口的流失,現在這座山邊居住的村民僅剩下41戶,勞動力嚴重不足,一千多畝的茶園就荒廢於此了。我從今年修路的時候,反復考察這座山,現在正聯系能合作的茶企,把我們村裡的茶帶出深山,帶富我們村,我和村委正不斷在探索。”談及工作時,周蘭一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在推進富民強村、為民服務辦事上,周蘭一的理想信念從未動搖,從踏入樓房村的那一刻,和每一位駐村書記一樣,把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放在心裡,她積極進行走訪、摸底樓房村整體情況,不僅幫茶農打開銷售渠道,還幫助村民們把閑置的50畝撂荒地復耕復種。如今這塊土地上已經種滿了玉米,周蘭一正忙著同當地的商超建立合作,這些甜糯的玉米很快會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

周蘭一在輔導兒子學習。

“群眾之事無小事”。周蘭一在駐村工作中時刻將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情,推心置腹與群眾交流,扎根到群眾心裡。“最近是暑假,我就利用午休時間,自費給孩子買課本,為我們村貧困戶家裡的一位13歲的孩子補課。村裡還有一位上四年級的孩子,因父母離異,我就經常給她做做心理輔導,讓孩子來我辦公室裡看書。”周蘭一把樓房村的孩子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而她自己的孩子,也才五歲半,正在媽媽隔壁的桌子上安靜乖巧地看書。

“這次能入圍‘最美軍嫂’,我很感謝組織對我的肯定和關心。我的丈夫在祖國邊疆保家衛國,我也一定能通過駐村工作帶領樓房的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就是這樣的信念,周蘭一帶著兒子一起“走進了”樓房村,她放棄城市裡的生活和資源,義無反顧地選擇把孩子送進鄉政府所在地的幼兒園,自己再投身到村裡繁雜的各項工作中。

“駐村工作就要‘下得去’基層,‘融得進’群眾,‘落實好’政策,才能‘干得好’工作。”周蘭一說,為百姓做事,很幸福。這位年輕的駐村干部,只是眾多青春力量中的一員,他們提筆答卷,努力探索,為鄉村振興繪就美麗新畫卷。(來源:信陽市浉河區委宣傳部 葉楠)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河南濮陽:探訪智慧農機麥收現場
  • 信陽郝堂:留住“鄉愁”造福百姓
  • 河南漯河:爭分奪秒搶收小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