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舊窩”與“創新業”並舉 搬遷與致富同步
開封市祥符區:黃河岸邊唱響灘區遷建幸福歌

綠樹掩映下的祥符區袁坊鄉米祥新村社區。 開封市祥符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村庄到社區,從地上到樓上,52歲的開封市祥符區袁坊鄉米祥新村社區居民孔海軍,已經完全適應了“城裡人”的新生活。150平米四室兩廳的住房簡潔明快,冰箱、電視、抽油煙機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孔海軍曾發愁,灘區遷建前的老宅隻有平房3間,還是老父親30多年前送他的婚房,去哪籌借20多萬元為兒子蓋樓娶媳。
和孔海軍一樣,乘著黃河灘區遷建的春風,近幾年,袁坊鄉米廠、李祥庄兩個行政村及9個自然村的6000多名群眾陸續喬遷新居過上幸福新生活。
航拍米祥新村社區新居美景。開封市祥符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社區距離老村庄20多裡,種地怎麼辦?收入哪裡來?祥符區袁坊鄉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規模農業,並在建造新區同時招商引資建設產業園區,使得灘區群眾搬出“窮窩窩”,哼起幸福歌。
故土難離,窮家難舍。因袁坊鄉特殊的地理位置,極易遭到黃河漫灘,“三年攢錢、三年蓋房、一朝漫灘、三年還賬”成灘區群眾“魔咒”。2017年,為實現黃河灘區群眾安居樂業夢想,開封市祥符區響應國家號召,計劃整體搬遷李祥庄、米廠兩個行政村及九個自然村,共計1965戶6283人。為打消群眾顧慮,化解戀鄉情結,袁坊鄉組建百聯戶代表選舉產生的“遷建理事會”,全程參與大到新區選址、戶型選擇、遷建人口認定,小到門窗、衛浴、燈管樣式選擇等各環節,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當家。截至目前,絕大部分群眾已經搬遷入住。
袁坊鄉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新區米祥小學校內一覽。 開封市祥符區委宣傳部供圖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出了社區門,就有一所九年一貫制的現代化學校。過了一條商業街,就是社區衛生院,門診設置、病房環境從原來的小規模村醫室達到現代化小型醫院標准。醫院后面就是養老服務中心,10多名五保老人在這裡頤養天年。為了破解農村社區的管理難題,袁坊鄉探索成立“紅色物業”,統籌社區物業公司、“兩委”班子和聯戶代表共同管理社區各項工作和事務。每棟居民樓推選1名黨員為樓長,推選2名居民代表為監督員和網格員,配置1名保潔員,實行“一長三員”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問。
產業平台搭建,精准對接促就業。搬遷是手段,能致富才是目的。從社區大門向北步行5分鐘就是米祥工業園,一期建成的兩家公司為群眾提供了260個崗位,月工資4000元以上。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開發多種崗位,袁坊鄉目前長期外出務工人員1100人,就近務工人員1300余人,靈活務工人員400余人,安置區開發保潔、保安、綠化等近百個崗位,為60歲以上弱勞力提供就業崗位,做到每戶家庭都有至少一項穩定收入。
圍繞“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目標,袁坊鄉在遷建工作開始之初就積極謀劃后續產業發展,把“挪舊窩”與“創新業”並舉。袁坊鄉黨委書記焦紀陽介紹,袁坊鄉將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發展高效農業,強化對人民群眾的技能培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萬人安置區,培育經濟貿易中心,盤活當地經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