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洛陽)牡丹產業高峰論壇在老城區大唐花市舉辦

洛陽牡丹甲天下,邙山地脈花最宜。為進一步落實打造“百億級牡丹產業集群”發展目標,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內涵,以“花文化”帶動“花經濟”,用理論指導產業發展,4月15日,2023中國(洛陽)牡丹產業高峰論壇在老城區牡丹產業社區(大唐花市)舉辦。
本次活動由洛陽市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國園藝學會牡丹芍藥分會主辦,洛陽市林業局、洛陽市老城區人民政府承辦,河南省農科院園藝所、洛陽市農林科學院、洛陽市牡丹產業發展中心、洛陽定鼎農業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協辦。
此次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農村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副校長李仕寶﹔中國農科院牡丹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園藝學會牡丹芍藥分會會長張秀新﹔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原學者,河南科技大學副校長侯小改﹔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培訓處處長萬蕾﹔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戴鬆成﹔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審專家,河南科技大學林學院原黨委書記、院長林曉民﹔九三學社北京市委醫衛委委員,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專家審評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張衛﹔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王利凱﹔山東農業大學教授郭先鋒﹔浙江省“領軍人才計劃”高層次拔尖人才,浙江省一流專業負責人,浙江農林科學院副教授朱向濤﹔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油料分析師劉鵬和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藥用植物研究所教授Zeljana prijic、智利大學教授Danilo Aros兩位國際知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研討,介紹學術前沿進展,推介理論實際應用,為洛陽牡丹產業發展提供指導。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老城區委書記夏磊,市政府副秘書長牛東曉,市林業局副局長張佔國、調研員張蓉輝、牡丹辦主任侯洪星,老城區領導趙書政、張佔國、趙偉寧、尚維志、邵撥雲、韓向陽、左春生等出席會議。
夏磊在致辭中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關心老城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他指出,老城區認真落實洛陽市委關於牡丹產業提質升級的部署要求,將牡丹產業作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堅持走專業化、市場化路子,建設邙山特色牡丹產業帶,著力打造牡丹產業社區,推動牡丹種植、觀賞、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提升。衷心希望各位業界的專家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溝通交流、深化互利合作,為牡丹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傳經送寶。老城將真誠聆聽、認真採納,相信借助各專家學者的智慧經驗,集聚各位企業家的寶貴資源,定能把牡丹文章做實、做深,把牡丹產業做大、做強,共同推動牡丹產業真正發展成為具有洛陽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特色優勢產業。
洛陽市林業局調研員張蓉輝在致辭中表示,洛陽擁有豐富的牡丹種質資源及悠久的栽培歷史。現有10余家科研機構平台,率先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牡丹全基因組測序工作,遠緣雜交育種、周年催花、太空育種等技術遙遙領先。全市240多家牡丹企業開發產品340多種,觀賞類和文創類成為牡丹產業新“風口”。2022年生產牡丹盆花76萬盆、鮮切花8000萬枝,實現了從“一朵花”到全產業鏈的精彩“綻放”,做大做優做強“美麗經濟”。通過此次論壇匯集各方智慧,研討產業發展破困解難的方法,堅持以“國花牡丹”產業為突破口,接二產、連三產、帶一產,持續推進牡丹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校長李仕寶表示,洛陽是中國牡丹之鄉,牡丹經濟價值極高,文化價值也日益凸顯,是我國“名片級”花卉。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不斷優化升級,牡丹產業已成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此次大會,有助於優化牡丹產業培訓教育布局,加強牡丹全產業鏈研發宣傳,以資源共享、平台共用、體系共建等方式,有力推動農廣校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為牡丹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據筆者現場了解,本次論壇從多種角度切入,內容包含牡丹文化資料、歷史軌跡研究、學術前沿技術介紹、牡丹產業發展方向應用、牡丹藥用及油用產業應用、借鑒其他城市花卉三產融合發展成功經驗等多個方面。會場上,各位專家精彩的演講、淵博的知識、專業的講解,不時博得陣陣掌聲。
洛陽是牡丹的原產地、發祥地和重要的傳播地,牡丹栽培始於隋代、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種質資源豐富,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分布了5個野生種,擁有國家級牡丹芍藥種苗出口安全示范區、“洛陽牡丹”地理商標等品牌資源,已收集種質資源1394份。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老城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牡丹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老城區是洛陽市重要的牡丹產業聚集區、牡丹最集中的種植和觀賞區,牡丹種植面積達4000余畝,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技術先發和人才儲備優勢,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協評為“中國牡丹之鄉”。擁有國家牡丹園、國際牡丹園等5個牡丹觀賞園,佔全市規模以上觀賞園的四分之一。其中國家牡丹園是國家林業局設立的世界最大的國家牡丹基因庫、國家種質資源庫。牡丹四季催花調控技術研發始於老城,現有催花大棚260座,年銷催花牡丹約40萬盆,佔全市催花銷售總量的80%以上,年度綜合效益約5000萬元﹔年產鮮切花500萬枝。二產深加工企業和特色牡丹產品門店年產值可達8000余萬元。三產首推水幕電影《三生三世牡丹情》、謀劃建設的牡丹產業社區(大唐花市)綜合收益突破2億元,帶動就業崗位500余個,實現了“一產增值、二產增收、三產增流”。下步,老城區將以此次高峰論壇舉辦為契機,著力打好“國花牡丹”牌,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牡丹產業,擦亮牡丹“金名片”,為持續叫響“洛陽牡丹甲天下”貢獻力量。(洛陽市老城區委宣傳部 石智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