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聲音】
黃久生代表:讓農民工“吃上技術飯 拿上高工資”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黃久生代表。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鄭州3月10日電(記者王玉興)今年兩會前夕,河南省潢川縣駐鄭州農民工流動黨工委組織的務工人員短期技能培訓班開班。全國人大代表、流動黨工委書記黃久生說:“農民工隻要有技術,就不愁沒活干,就不愁掙不到錢。”
黃久生打算持續在鄭州開展培訓,今年計劃培訓培養各類技術管理人員5000人次以上,通過1到2年時間,做到潢川駐鄭州農民工流動黨工委下面所有工地上的農民工一人一証。
黃久生是河南省潢川縣人,在外務工小有成績后,他積極帶領家鄉的農民工外出務工,累計40多萬人次,每年為家鄉帶回8億多元的勞務收入。他所承建的工程曾兩次榮獲中國建筑最高獎——魯班獎,70多項國家、省、市優質工程,被業內譽為“河南建筑界的鐵軍”。
履職五年來,黃久生始終關注鄉村振興和農民工權益保護,提出的多個建議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積極回復和採納,推動了一批政策法規的落地實施。
今年的全國兩會,黃久生代表帶來了“對全國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的建議。
黃久生說:“隨著產業的轉型發展、新型業態的催生,對新型農民工的技術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標准。而如何讓農村勞動力更快適應快速發展形勢,通過全員培訓,實現更高質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是當前急需解決的課題。”
黃久生代表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級政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針對農村勞動力開展了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培訓工作,培養了一批具有農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產業農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存在培訓資源缺乏整合、培訓方式單一、覆蓋面不廣、針對性差以及務工人員參加培訓動力不足等問題。
黃久生代表建議:抓緊開展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制定強有力的措施,以滿足農民工更好地服務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業現代化。
針對農村人口文化水平差異較大、普遍知識層次較低的現狀,採取針對性培訓與系統性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形式多樣和個性化的教育形式。
採用“集中授課、實踐學習”培訓模式,一方面安排專家講學,讓廣大學員開拓視野,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能。另一方面,讓學員到“基地”實習,去企業參觀,做到學以致用。
樹立和培育各類先進典型,通過先進典型,讓廣大群眾直接感受到身邊的典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從而讓榜樣的力量教育農民、感染農民、鼓舞農民,投身鄉村振興。
因勢利導、按需培訓,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和需要什麼、培訓什麼”,緊密圍繞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信息開展培訓,有效的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的需要。
逐步建立政府主導、農科教統一協調的市場培訓機制,積極制訂具體的農民培訓政策,規范農民培訓的操作程序和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障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