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2022年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河南省第一

2月14日,筆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2年,安陽市全面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積極推進美麗安陽、美麗河湖建設,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8個國考、省考地表水斷面達標率均為100%,且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創安陽市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地表水環境質量在河南省排名第一位。
安陽市是華北地區典型的缺水型城市,安陽市河流天然徑流少,基礎設施不完善,曾經多數河渠為納污河,黑臭水體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安陽市經濟社會發展。自碧水保衛戰打響以來,安陽市上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安陽市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水污染防治治理資金10486萬元,獲得省級水環境生態補償獎勵資金7370萬元。林州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擴建、滑縣第三污水處理廠、湯河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等131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成運行﹔黃河流域的15家重點涉水企業完成提標改造,全部達到河南省黃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准﹔47家醫療機構完成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工作﹔1239家畜禽規模養殖場建成糞污處理利用設施,畜禽糞污處理率達到100%。
同時,安陽市大力實施污水管網建設、雨污分流、錯接混接、漏點改造,新增城市污水管網274公裡﹔嚴格落實“四級網格化”日常管理和河長長效監管機制。安陽市強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市區30個整治后水體基本達到“長制久清”,10個縣城建成區完成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全面消除了黑臭,提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城市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安陽市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建成湯河、淇淅河、漳河3個國家級濕地公園以及茶店河人工濕地、珠泉河生態水系等河流系統治理工程,新建迎賓湖、禮湖、蝶映湖、洪河公園等10多個城市景觀水系。安陽市實施生態調水10.8億立方米,河湖水體明淨清澈,城鄉人居環境大為改觀。
為了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陽市全面落實河長制,持續開展河流“清四亂”,採取“人防+技防”形式,定期對衛河、安陽河、湯河、金堤河、淇河等重點河道全面排查,共排查整治“四亂”問題705處﹔開展汛期風險源排查整治,組織排查污水處理廠、尾礦庫、涉水排污企業、沿河畜禽養殖場、坑塘、溝渠,開展河道、管網清理,排查發現的113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消除了環境安全隱患﹔制定並實施《安陽河集中綜合整治工作方案》,開展安陽河沿線排污口、雨污管網、面源污染大排查大整治,安陽河水質提升為Ⅱ類﹔紅旗渠、淇淅河、湯河水庫和“兩庫一泉”被評為首批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得獎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為持續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安陽市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管理和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活動,安陽市8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綜合評分為滿分﹔對“千噸萬人”和鄉鎮級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日常巡查,發現環境問題及時整治,保障群眾的飲水安全﹔組織開展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回頭看,全面排查整治干渠保護區內環境問題45處,在全省率先編制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安陽段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干渠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准,確保了“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下一步,我們將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鞏固黑臭水體整治成果,深化污染減排,有效控制工業、農業、城鄉等各類污染源排放,順應公眾對美麗河湖的向往,科學精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力爭在‘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安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二級調研員尹雯靜說。(安陽市委宣傳部 李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