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中醫】童言童語說中醫
落枕了如何處理?

大人們說“學中醫要從娃娃抓起”,可他們不知道,娃娃們天生就有自己探索中醫的能力!
早晨起來娃娃捂著脖子說:“好疼”,媽媽說:“寶貝,你這是落枕了!”娃娃問:“那我該怎麼辦呢?”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睡覺時頭頸姿勢不當,枕頭墊得過高、過低、過軟、過硬或高低不平,頸部受風著涼、躺在床上窩著脖子看手機太久等都會造成落枕。
落枕雖然是小事,卻會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試想一下,一覺醒來不僅沒有神清氣爽,脖子反而“歪”了,動一動就疼,這該是多糟糕的體驗啊!
沒有什麼特效藥能治療落枕,最快、最好、最安全的緩解落枕的方法就是正確的穴位按揉。
我們身體上恰巧就有這麼一個穴位,對治療落枕非常有效,它的名字就叫“落枕穴”,也叫“外勞宮”。
外勞宮穴出自中醫古籍《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是經外奇穴之一,穴位在手背側,第2、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后0.5寸,因為此穴在手背側,正好和手掌側的勞宮穴相對,因此被取名為“外勞宮”。
外勞宮穴除了可以治療落枕外,還可治療消化不良、腹痛泄瀉、掌指麻痺、五指不能屈伸、小兒臍風、手背紅腫發痛等病症。
除了“外勞宮穴”之外,還有一個名字奇怪、定位方法更奇怪的穴位對治療落枕有效,它的名字叫“阿是穴”。
“阿是穴”的名稱最早出現在中醫古籍《千金要方》裡,是一類很不尋常的穴位,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阿是穴”並不固定,他們隨病而定,多位於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病變部位距離較遠的位置,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有痛便是穴”。因此,“阿是穴”在臨床上通常由醫生根據按壓時患者出現的酸、麻、脹、痛、重等感覺和皮膚變化等臨時認定。
也就是說,落枕之后脖子附近按著最疼的那個點就是“阿是穴”了!
一般情況下,通過穴位按摩的方法可以很快緩解程度較輕的落枕,但如果經過按摩,症狀沒有得到改善,或者是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頸部酸痛,一定要及時咨詢專業醫師,以免延誤治療哦。
文中部分小知識來自中醫啟蒙童書《尋威的歪脖子》,原著:書小言、涂末末,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供稿 作者:書小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