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探訪鄭州“老街換新顏”:海灘街不止紅牆配咖啡

2021年11月12日08:00 |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探訪鄭州“老街換新顏”:海灘街不止紅牆配咖啡

  鄭州海灘街一角(資料圖)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郭慧穎

  在每個城市每條街,總有那麼一個地方,無論是紅磚綠瓦還是斑駁的鐵鏽,無論是清晨的喧囂還是午后的懶倦,藏著人們的無盡念想……近日來,記者走訪了有“鄭州798”之稱的鄭州二砂文化創意園、可讓人瞬間逃離“996生活”並有創意涂鴉拍照聖地之稱的瑞光文創園……探訪鄭州“老街換新顏”計劃仍舊繼續,這次記者來到的這條老街,因紅牆配咖啡火了,但卻被當地“土著”稱作“老舊街”。

  海灘街有什麼吸引人的?

  出了地鐵口走不遠就是海灘街北面入口。海灘街和周圍其他建筑環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的一排紅色的房子,大老遠就吸引了人們的視線。由於是工作日,又是在疫情期間,海灘街上的游客很少,並且街上的店鋪大多都是關門歇業的情況。

  兩三個老人搬著椅子坐在家門口晒太陽,過路的汽車小心地躲避著過路的行人,賣面條的商戶騎著自行車運著一袋又一袋的面粉,工人站在木質人字梯上叮叮咣咣粉刷翻修著外牆,被風吹得響不停的風鈴,剛落在地上的枯葉又重新被風卷起……

  不到五分鐘就能走完的海灘街,站在北頭一眼就能看到南頭海灘街,在秋景映襯下並不熱鬧反而顯得有些蕭瑟的海灘街,靜謐之下又略顯嘈雜的海灘街,不以拍照為目的的人看到這些不免會有些失望,因為這裡恐怕沒有故事了。

  年輕人眼中的海灘街

  記者在一家咖啡店前詢問兩個年輕女孩是否來此拍照打卡的。“不是。”一個女孩答道:“剛在附近做完核酸檢測,來這裡遛個彎,順便買杯咖啡喝。”記者又問她是否了解這條街?女孩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隻知道這條街以前是個特別老特別破的街,現在好多人來這裡拍照打卡。”和她們揮手道別時另一個女生打趣道:“讓你跟風,被問住了吧。”

  在為數不多開著門的臨街店鋪中,記者找了寵物鳥店、理發店、採耳店、修空調的店,想要在這些看起來有些年頭的店鋪裡找故事。但在這條街上來來回回走了三四趟,想著是否要打道回府時,記者發現一位老人正盯著自己看。

  老街雖“舊”,但留給老人一段情懷

  “這條街你說有啥看的?拍拍照有啥用?就是玩兒了吧?”王奶奶今年88歲,眼神不太好但口齒清晰。上世紀50年代從開封遷到鄭州后和丈夫一起大半生都住在海灘街,他們是鄭紡機的老工人,一家七口人四個都是鄭紡機的工人。

  “剛來的時候,這是一片大荒地,往南走還有兩條臭水溝。”王奶奶說那時候日子艱苦,最早隻有他們家和另外三四個家庭居住在這裡。“那時候還害怕呢,尤其是到晚上。周圍一片荒地人又少,晚上睡覺心裡發慌。”當時廠房宿舍沒建好,王奶奶他們先暫時安置在了海灘街,住得久了便不願意搬離了。

  “告訴你我為啥不想搬吧,宿舍樓兩家用一個廚房、一個廁所。那時候每家孩子也養得多,人一多難免磕磕絆絆。”王奶奶說,住在海灘街上清淨,房子不夠住了再向外壘一點,總能讓一家幾口住進屋子裡來。

  記者坐在老人身旁的石階上,聽老人講著她的故事。老人偶爾會重復地講同樣的事,講得盡興了就拍拍記者的手。

  “想想以前的日子也不錯,工人們也下苦功夫。”王奶奶說讓她覺得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工作之余抽空到哺乳室給孩子喂喂奶,聽一起喂奶的工人講紡機廠的故事。“那時候住房條件差海灘街地勢又低,一下雨順著土坡就流到屋裡去。”聽說一下雨,鄭紡機一個主任就挨家挨戶上門詢問情況。“他那個語氣我現在都還能記得,真貼心。”

  老街與老人的相互鑒証

  下午的陽光將樹葉影子映在牆上,斑駁的樹影在牆上搖曳,伴隨著風鈴悅耳的聲音,記者問她可覺得現在的生活幸福?王奶奶說道:“時代不一樣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好。”王奶奶想念著曾經鄭紡機的輝煌,想念著工人們不分白天黑夜地奮斗,想念著年輕時代的干勁。“現在孩子們都已成人,工作生活穩定。我每個月拿著退休金,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我覺得這日子挺好。”

  跟王奶奶道別之前她說,她見証了海灘街的歷史,這是她不願搬走的原因。雖然現在來海灘街拍照的人沒一開始那麼多,但是一面牆和一張照片是介紹不了一條街的。拍完照就走,看起來留住了記憶但其實什麼也沒留下,能留下的隻有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年輕受苦不算貧,年老才叫貧。你都是年輕一輩的人,年輕人得好好干。”

(責編:黃莎、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防疫中的七夕
  • 河南第一封高考錄取通知書已送達
  • 點贊暴雨中的橙色身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