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河南分網 >> 專題策劃 >> 人民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系列報道之安陽

      人民網“碧水向京津”南水北調中線採訪組走進安陽

  7月16日,人民網“碧水向京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系列採訪團隊到達河南四大古都的安陽市。安陽,簡稱殷、鄴,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安陽,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河南最早開工的地級市,在工程用地征遷、工程建設技術試驗和臨時用地返還復耕方面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良好的探索舉措,被譽為征地拆遷工作中的“安陽速度”。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工程,在安陽市境內全長66公裡,穿越安陽縣、湯陰縣、殷都區、龍安區、文峰區、開發區6個縣區,14個鄉鎮、85個行政村。由於工程設計單位、建管模式、建設時間不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安陽市境內分為三部分。其中,羑河北至漳河南段的安陽段,於2006年9月28日在河南省率先開工,建設管理模式採用“委托制”,工程建設分為9個標段,全長40.32公裡【詳細】

安陽:一個豫北城市的水鄉渴望
  •   安陽也能成水鄉
      
      9月25日上午,記者從羑河北側的安陽市龍安區南田村出發,這裡是安陽段一期工程的最南端,村裡的玉米剛剛收割完畢。驅車沿107國道向北進發數十公裡后來到了許張村,在該村西側的不遠處,就是即將開工建設的洪河倒虹吸工程【詳細】
      沿線村民搬遷無怨無悔
      
      移民工作是否順利,是決定南水北調工程能否順利開工建設的一個關鍵因素。採訪期間,記者感受到了安陽人民“舍小家,顧大家”的淳朴觀念,拆掉自己剛竣工的新房,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村庄,雖然心裡仍在隱隱作痛,但他們無怨無悔【詳細】
      穿越安陽35條河流77個行政村
      
      總干渠安陽段設分水閘共有3個,分別為湯陰縣韓庄鄉董庄分水閘、文峰區峨嵋辦事處牛房分水閘、殷都區西郊鄉流寺分水閘,設計年供水3.34億立方米。總干渠在安陽境內,永久佔地面積共計2.13萬畝,需拆遷房屋面積6.67萬平方米,估算靜態總投資為【詳細】
      安陽段工程承載厚重期望
      
      陽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安陽段是河南省率先開工的建設項目,省、市領導對此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徐光春在兩個月內多次檢查指導南水北調工作,3次對南水北調工作做【詳細】
南水北調南陽段工程進展順利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陽段正在充水試驗
      
      潺潺水流從南往北緩緩流動,行走至穿漳閘口時,被閘門攔住,南水北調穿漳工程開始蓄水。這是6月17日,記者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陽段看到的。
      為順利實現汛后全線通水目標,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要求,6月5日到8月23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黃河以北段總干渠進行充水試驗 【詳細】

  •   南水北調安陽做樣板
      
      南水北調工程,是人類歷史上繼三峽工程后又一次對自然的大規模改變,是我國又一項舉世矚目的跨地區、跨流域大型水利工程,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詳細】
      安陽段通過驗收
      
      3月6日,記者從省南水北調辦獲悉,歷經多年奮戰,我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陽段傳來喜訊——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近日組織的通水驗收中,安陽段率先通過驗收,已基本具備通水條件,為順利實現今年汛后通水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詳細】
南水北調南陽段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在安陽市境內全長66公裡,穿越湯陰縣、文峰區、開發區、龍安區、殷都區和安陽縣6個縣區,14個鄉鎮、85個行政村,工程建設用地2.76萬畝。總干渠安陽段設分水口門3個,分別為湯陰縣董庄、文峰區小營、殷都區南流寺,年供水量3.34億立方米,渠道設計流量245至235立方米/秒 【詳細】

視頻報道

【碧水向京津 人民網南水北調大型系列採訪活動】

圖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