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聚焦发展前沿 推动品牌向新而行

2025年11月04日08: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2025中国品牌论坛现场。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锚定建设一流环保产业集团目标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谭云飞

  中原环保锚定建设一流环保产业集团目标,坚定不移走创新引领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构建覆盖面广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建成出水主要指标达地表水Ⅲ类标准的百万吨级污水处理设施——河南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推动污水处理向资源、能源、碳汇“三个中心”转型,两座污水处理厂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低碳标杆厂;创新“再生水+清洁能源”梯级利用模式,助力郑州入选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布局“水务+光伏”,年发电超6000万千瓦时。

  以科技赋能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公司拥有6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活性焦吸附、污泥热解气化等技术,获专利成果600余项。

  打造有温度有格局民生品牌。公司携手中央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和“一站式”环境服务,实施14个生态治理项目,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我们愿与各方携手,在开放合作中共赢,在交流互鉴中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肖飞整理)

  

  让冰雪大世界成为城市文化窗口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郭宏伟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自1999年创办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68天营业期内接待游客超356万人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创建新品牌,打造世界级冰雪IP。坚持“一届一主题”,从冰雪展示升级为“冰筑丝路,雪耀龙疆”的艺术盛宴。2024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获“世界最大冰雪主题乐园”称号,展现了中国冰雪魅力。

  创设新场景,科技赋能沉浸体验。总投资20亿元的四季冰雪项目实现全年无休。拥有43项国家专利、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采用顶级灯效系统提升夜游品质。联合多家平台,定制主题航班,推动冰雪旅游数字化转型。

  推出新实践,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产业上形成“冰雪大世界+国际啤酒节”双轮驱动,推进四季运营与多季项目开发,构建完整产业链。

  竞速新高地,打造世界级冰雪集聚区。未来将打造产业协同高地,建设太阳岛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在智慧城市、数字技术等领域推动合作,让冰雪大世界成为城市文化窗口。

  (本报记者肖飞整理)  

  

  助力智能算力自主可控

  北京曦望芯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  王  湛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日益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作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曦望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本,在算力芯片、系统平台、人工智能生态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按照自主架构、低功耗设计、开放生态等方向,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智能算力底座,已探索形成“算力可用、能耗可控、生态开放”的创新路径。

  曦望坚持严谨务实的技术标准与验证体系,在产品设计、测试验证、生态兼容等方面追求安全可靠。无论是科研机构的大模型推理场景,还是产业端的智能计算平台,曦望以“稳定、节能、安全”为质量标准提供芯片产品。在国产智能算力领域,曦望积极融入开放创新体系,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安全可控、绿色高效的算力生态;与科研院所、算法团队、应用企业协同攻关,共同推动国家人工智能算力标准体系建设,让更多行业共享国产算力资源。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面向未来,曦望将继续以创新为根、以品牌为魂,助力智能算力自主可控,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国“芯”。

  (本报记者夏康健整理)

  

  为半导体显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  剑

  玻璃基板是半导体显示产业的重要原料,被应用于新一代芯片封装等领域。由于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玻璃基板市场一度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彩虹股份的产业规模快速提升,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1%增至6%。

  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彩虹股份牵头建设了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打破技术垄断。强调自主可控,实现了生产线自主设计、自主建设,以及关键热端装备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实现原材料国内配套,关键装备材料国内联合开发、同步配套。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现有专利2500余件,覆盖料方、装备、工艺、检测、材料等重要技术环节。

  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特别是在高精尖领域的新增市场需求,为未来发展带来大量机遇。彩虹股份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提升企业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追赶世界一流水平中实现跨越发展,为推进半导体显示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夏康健整理)

  

  提升中国乳品的市场竞争力

  浙江圣吗哪乳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  陈恩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日益凸显,消费者既希望享受美味,又对部分产品有健康方面的担忧。轻负担成为各大茶饮品牌的追求。我们推出冰勃朗非氢化乳饮品,推动轻乳茶迭代升级。

  企业通过创新产品与茶饮场景的深度融合,让乳品有了新的应用场景。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营养需求,也能将乳品作为主要原料融合更多品类,创造出新的消费体验。将乳制品从传统饮用场景延伸至茶饮市场,提升了中国乳品在新兴消费领域的竞争力。

  为了满足更多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公司构建了全球化的生产营销网络——马来西亚工厂顺利投产,4条生产线保障供应;产品通过欧美食品方面的标准认证,远销海外。

  “乳品+茶饮”的融合形态,既保留了中国茶的文化底蕴,又通过乳饮品的创新形式,降低国际市场的接受门槛,让企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品牌全球化贡献力量。

  中国品牌的成长,既要满足消费者需求,也要推动行业发展,更要向世界讲好品牌故事。我们始终坚信,中国品牌用实力影响世界,中国味道将让世界喝彩。

  (人民网记者孙博洋整理)  

  

  把更多长沙品牌打造成为“中国名片”

  湖南省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蒋文武

  湖南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多元品牌矩阵,绽放城市魅力。近年来,长沙市市场监管局推动“产业筑基、文化铸魂、消费助火、科技助力”,致力于把更多长沙品牌打造成为“中国名片”。

  产业筑基,夯实品牌硬支撑。17条重点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工程机械年产值突破2500亿元。三一集团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铁建重工大直径盾构机,以毫米级精度掘进江底。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构建的产业生态,让“长沙智造”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文化铸魂,激活品牌软实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历久弥新,“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代代相传;广电领域引领文化潮流,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集聚企业3500家,营收超1600亿元。

  消费助火,提升品牌热效应。80余个新消费品牌朝气蓬勃。茶颜悦色成为长沙消费新地标。长沙夜间消费,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0万,城市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科技助力,驱动品牌新升级。长沙以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契机,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一体推进“政产学研用”,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长沙品牌提质升级的重要引擎。

  (人民网记者孙博洋整理)

  

  推动现代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易俊洲

  卓越的品牌,植根于文化沃土,成长于创新活力。自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以数字化方式“活起来”——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重现古代工艺,建设“稻作基因库”和农耕体验区,在建的屈家岭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将以沉浸式光影再现远古文明。

  以产业创新为品牌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正在建设未来食品创新研究院、未来食品工程学院和国际食品安全评价中心,联合17家科研机构共建产业联盟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生物制造与未来食品新赛道;超2000亩食品加工产业园正加速建设,打造“基础研究—产业集聚—市场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同时,我们已建成梅花鹿养殖基地,推动“一镇一特”特色产业向绿色与精深加工方向升级,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集群。

  让世界看见屈家岭,让文化焕发新活力,让品牌引领向新而行。未来,屈家岭将打造以考古遗址为核心的中华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绿色与未来食品产业示范区,依托高铁和机场构建智慧物流枢纽,努力推动现代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环球时报记者陶明阳整理)

  

  塑造区域协同发展的“强磁场”

  上海市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陆  海

  沪宁沿线城市——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聚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市科技公司,成为一条创新密度很高的产业走廊。

  品牌根基,在于坚实的产业实力。上海市普陀区产业基础雄厚,集聚16家科研院所、2所“双一流”高校、44家国家级和市级科技研发平台,以及众多专精特新企业。普陀区正聚焦智能软件、数智健康、高端服务等领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品牌活力,源于开放协同的生态。普陀区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推动要素跨区域精准对接,依托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业链联盟,如上海电科所牵头打造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聚集成员单位创新活力;上海化工院则发起新材料联盟,撬动千亿级产业规模。

  品牌建设,要从“单点出彩”走向“整体精彩”。普陀区以协同为纽带、产业为重点、服务为支撑,与沿线城市共筑产业品牌矩阵、共搭创新平台、共塑服务品牌,携手以品牌强产业、以协同促创新,塑造区域协同发展的“强磁场”。

  (环球时报记者陶明阳整理)  

  

  擦亮务工就业的金字招牌

  河北省滦平县委书记  高浚力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古称滦阳,是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被誉为中国普通话之乡。近年来,滦平立足本地优势,擦亮务工就业的金字招牌,打造了以滦阳护工、滦阳育婴、滦阳托幼、滦阳托育等为代表的“滦阳陪护”就业新品牌。凭借“好声音、淳朴劲、人品正、重诚信、技能强、心贴心”的优势,“滦阳陪护”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

  滦平依托“滦阳陪护”挖掘就业潜力,建立“县就业中心、乡就业驿站、村就业联系点、户就业信息库”网格化就业服务平台,与多地合作建立就业联系,在家政公司从业的“滦阳陪护”超过1.8万人。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滦平深化“政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梯次培养专业过硬、持有二甲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育婴师、园艺师、导医、播音员、乘务员。

  滦平还通过“共管一亩地、共享一处院、共结一家亲”,发展旅居康养产业,带动阿那亚高端民宿、金山岭国际滑雪度假区等特色产业项目崛起,长城摄影、森林徒步等业态场景不断出现,呈现全域全季火热新景象。

  (《民生周刊》记者罗燕整理)

  

  品牌建设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虞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张  伟

  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将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富民强县的关键支点,积极探索品牌建设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聚焦制造业发展,虞城锻造“先进智造”品牌,建设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表面处理工业园、承压设备及部件智能制造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

  围绕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虞城塑造“物流枢纽”品牌,商丘电商物流产业园日分拨能力达450万件,虞城陆港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辐射中原地区的复合功能口岸和公海铁联运平台,提升开放能级。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虞城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推广“粮菜间作”种植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持续深化改革,虞城打造“暖心服务”品牌,成为省级文明示范窗口和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将“软环境”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民生周刊》记者罗燕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4日 14 版)

(责编:辛静、黄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卖豆腐的27岁河南姑娘凭什么走红
  • 郑州:让认知症老人乐享晚年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