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各地

河南灵宝:“空中走廊”打通烟叶抢收“最后一公里”

2025年10月21日10:37 |
小字号

近日,豫西山区在连绵秋雨后终于放晴。河南省灵宝市五亩乡东庙村的烟田上空,一架无人机悬吊着刚采摘的烟叶,在烟田与烤房之间平稳飞行,为烟农搭建起一条“空中走廊”。

无人机吊运烟叶。李伟摄

无人机吊运烟叶。李伟摄

烟农孙帅站在烤房旁,紧盯着空中往返的无人机。持续半个多月的阴雨,使他13亩原本长势喜人的烟叶采收陷入困境。“别说农用车了,人走着都费劲。”他望着刚刚放晴的天空焦急地说,“天气预报说过两天又是连续阴雨,再不想办法,就只能眼看着烟叶烂在地里了。”

面对严峻挑战,灵宝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迅速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开展助农抢采抢收“先锋行动”。然而,泥泞的道路让传统运输方式彻底失灵,采收后的运输环节成为最大难题。

在此紧要关头,无人机的介入让困境迎来转机。操作手精准操控着设备,最大载重150斤的无人机,即便算上更换电池的时间,完成一次往返也仅需三分钟。“从烟田到烤房,直线距离约400米。”操作手介绍,为保障安全,每次运输量控制在最大承重量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效率下,一天便能轻松完成一炕烟叶的运输任务。

作为东庙村首位尝试无人机运输的烟农,李邦峰算了一笔经济账:雇人背运不仅速度慢,烟叶还会在泥地里拖拽受损,严重影响品质;而无人机背运每天费用约1800元,既能保住烟叶品质,又能抢在雨前完成运输,从综合看,这笔投入十分划算。

新旧方式效率对比鲜明。从烤房到烟田,沿着泥泞道路步行不足一公里,需要15分钟;而在空中,无人机正轻快地往返穿梭。烟田里,孙帅的岳父和妻弟正利落地将烟叶整理捆扎。看着头顶平稳穿梭的无人机,老人感慨:“以前遇到这种天气,靠人工背运,一趟半个多小时,浑身都是泥。现在好了,几分钟就送到了。种了一辈子烟,还是头一回见到在天上运烟叶。”

在烤房群旁,网格员李亚波手持“技术明白纸”,正在指导烟农分类编杆。“采回来的烟叶要立即放上晾烟架,避免堆压。”他解释说,由于今年雨水多,这份指南针对不同部位、不同含水率的烟叶,在温度控制、时间掌握、排湿方法等方面提供了详细指导,“我的任务就是帮助烟农转变传统观念,理解并应用好这套适应性烘烤工艺。”

夜幕降临,烤房里灯火通明。无人机的嗡鸣仍在夜空中回荡,将最后一批烟叶运抵烤房。烤房内,橘色微光映照下,烟叶正悄然经历从翠绿到金黄的蜕变。这金色的收获,既是烟农半年辛劳的回报,更是他们与天时赛跑后赢得的胜利果实。(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李伟)

(责编:霍亚平、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卖豆腐的27岁河南姑娘凭什么走红
  • 郑州:让认知症老人乐享晚年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