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民生

破解监管难题!濮阳华龙区为中小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出“实招”

2025年09月21日15:12 |
小字号

“以前4个人要管180多家企业,忙得脚不沾地还顾不全;现在企业互查、专员下沉,不仅效率高了,企业主动抓安全的意识也强了!”10月下旬,濮阳市华龙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武泽伟看着最新的监管数据,感慨地说。针对辖区中小工贸企业“点多、面广、松散乱”的特点,华龙区创新推出“协同互查+全员下沉+数字化监管”组合拳,成功破解传统监管模式下的三大核心矛盾,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可复制的“华龙解决方案”。

直面痛点:三大矛盾制约安全监管

华龙区现有工贸企业186家,其中中小工贸企业130家、“厂中厂”企业21家,形成“中小微为主、厂中厂交织”的产业格局。此前,传统监管模式面临多重困境:一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4名专职执法人员需覆盖12个细分领域,人均监管46.5家企业,单次检查耗时2.5小时,难以实现“深查细查”;二是企业能力跟不上,83%的中小企业未配专职安全员,“厂中厂”因产权方与承租方责任割裂,35%的隐患因界定模糊整改超时;三是长效管控缺失,传统“运动式检查”后隐患反弹率达28%,某机械企业曾因设备防护栏缺失被处罚,3个月后问题重现。

创新破局:三大举措织密安全网

“不能靠‘人海战术’硬扛,得用机制创新撬动多方力量!”华龙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志强介绍,该区聚焦“监管效能、企业能力、风险管控”三大核心,推出系列实招。

在企业协同方面,35家规模以上企业按“地理就近”划分为7组,每月开展1次“协同互查”,重点排查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高危领域。同时建立“排查建档—限期整改—交叉复核—执法抽查”四步闭环流程,企业隐患上报率、整改率从20%跃升至95%,重大隐患上报率从5%提升至95%。“以前查隐患靠政府催,现在企业互相查、专家帮着改,心里更有底了。”纺织企业负责人左经理说。

在精准帮扶上,43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化身“下沉专员”,实行“1+N”包保——每人对接1家高风险“厂中厂”和1-2家中小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每月至少1次走访、每次解决1个问题”。针对企业短板,还提供“一企一策”服务:为65家小微企业送安全制度模板,为6家粉尘涉爆企业免费检测,在车间开展“15分钟微培训”。2025年以来,已培训员工620余人次,企业员工安全知识测试平均分从58分提至81分。

数字化监管更让效率“提挡加速”。华龙区为35家重点企业定制“安全生产二维码”,既是企业“数字身份证”,也是监管“便捷通道”——执法人员扫码可提前掌握企业风险点,告别“盲目巡查”,单次检查时长平均缩短30分钟;同时推行“码上举报”,群众扫码即可举报隐患,目前已收到16条举报信息,查实整改5起,发放奖励1100元,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监督网。

成效显著:政企携手迈向“共治共赢”

一系列举措落地,让华龙区中小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面貌焕然一新。企业自查能力显著提升,中小企主动上报隐患率从58%提至70%,“厂中厂”承租方月度自查频次从0.5次增至1.8次;监管效能大幅优化,“协同互查”分担40%工作量,执法人员人均监管企业降至37.75家,高风险企业检查覆盖率达100%;政企关系也从“对立博弈”转向“协作共赢”,90%的受访企业认为“举措解决了实际问题”,86%愿意继续参与协同互查。

“下一步,我们会针对个别企业互查积极性不高、‘厂中厂’私下转租等问题持续优化机制,让安全监管更精准、更有力。”华龙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宋录义表示,将继续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责、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格局,为中小工贸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来源:顶端新闻)

(责编:霍亚平、杨晓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博物馆铜镜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