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以创新机制精准施策 筑牢诚信根基显成效

信用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近年来,郏县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深入推进“宣传机制创新、领域精准施策、多方联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以更立体的诚信传播网络、更精准的信用服务举措、更广泛的社会协同模式,全面提升全社会信用意识,持续优化信用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诚信动能。
宣传机制创新营造诚信氛围。“以前觉得诚信是口号,现在通过班会分享,才发现身边有这么多真实的诚信故事。”这是郏县新城小学学生在“诚信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上的体会。为深化诚信理念传播,郏县教体局于2025年6月积极开展“信用记录关爱日”系列活动,构建信用宣传网络:校园广播每日播报诚信案例,电子屏滚动播放“守信光荣”的标语。各班级以主题班会为载体,组织学生分享家庭、校园中的诚信小事,将诚信教育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通过手抄报比赛、诚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强化诚信意识。
针对家校协同场景,教体局推行“小手拉大手”行动,向家长发放《诚信倡议书》,引导家长签署信用承诺书,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传导机制,将诚信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某家长反馈:“孩子回家主动提醒我按时还信用卡,诚信教育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
领域精准施策深化信用服务。在郏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事群众王先生通过信用流程易拉宝了解到失信修复步骤后,当场查询了自身信用记录。这是郏县政务服务领域信用宣传的缩影——郏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在大厅咨询台、窗口摆放信用知识手册,LED屏滚动播放“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警示标语,等候区循环播放信用修复案例宣传片,形成“视听”全覆盖宣传矩阵。
此外,郏县在信用修复和金融服务创新上也成果斐然。郏县交通运输局针对县域内8家高频失信运输企业涉及的90条行政处罚信息,创新采用“四步工作法”。成立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依据修复指南为企业靶向服务破解修复梗阻;汇总分类行政处罚信息,分类施策提升工作效能;实施“信用体检+约谈警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目前,已完成69条公示期满行政处罚信息的修复,并帮助县域外运输企业修复380余条信息,大幅提升了县域失信修复质效。
在产业发展方面,广阔天地乡铁锅产业面临融资难题,“铁锅贷”应运而生。这一由政府引导、协会与金融机构联合定制的专属信贷产品,针对企业痛点,提供灵活担保方式,优化办贷流程,实施利率优惠。自推出以来,已为铁锅加工制造环节发放贷款3292.9万元,经营销售环节发放贷款1570万元,众多企业借此缓解资金压力,推动了铁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多方联动推进夯实诚信根基。郏县采用“一托十五”联动模式,组织15个乡镇(街道)开展“信用进基层”活动。某乡镇工作人员走访辖区超市时,向商户讲解“诚信经营红黑榜”制度,指导企业通过“信易贷”平台解决融资难题。各辖区在集市、社区设置咨询台,发放《企业信用修复指南》《个人信用维护手册》,现场演示信用中国网站查询流程,解答“如何申请信用修复”“失信对子女教育的影响”等热点问题。
针对政府诚信建设,乡镇(街道)主动公开政务承诺事项及完成进度,接受群众监督;对辖区失信企业,采取“一对一”帮扶,协助整理信用修复材料。某乡镇负责人介绍:“我们联合市场监管所,对3家整改到位的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指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经营。”截至目前,全县乡镇(街道)累计走访企业商户200余家,解答咨询120余人次。
通过多维度协同发力,郏县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政务服务领域,窗口工作人员主动开展信用宣传已成为工作常态,办事群众的守信意识逐步增强;在教体系统内,多所学校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生学习范围,通过“家校联合”的模式,推动信用教育覆盖至每个家庭;在交通运输方面,“四步工作法” 推动交通领域信用修复工作提质增效,助力企业重塑信用形象;在产业发展中,“铁锅贷”成为产业更新迭代的强劲助推器,以金融创新赋能产业信用发展。
郏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兆华表示,下一步,将建立信用宣传长效机制,探索多样化“信用+”融合应用场景,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让“知信、用信、守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来源:郏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吕聪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