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各地

鹤壁市淇滨区:疏渠治涝双推进 筑牢民生安全堤

2025年06月25日17:19 |
小字号

 “以前一到下雨天,家门口这条路就积水严重,出行不便。现在好了,经过整治,再也不用担心‘看海’了。”近日,家住鹤壁市淇滨区黄河路与华山路交叉口附近的王女士发出感慨。

这生动展现了淇滨区推进城乡易涝点排查整治工作的显著成效。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淇滨区积极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聚焦城乡易涝治理难题,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精准摸排,锚定易涝治理靶向标

底数清才能方向明,情况明才能措施准。秉持“问题导向”,淇滨区对城区、农村易涝情况展开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防汛“家底”。

经过细致排查,城区共梳理出9个主要易涝点位,涵盖黄河路与华山路交叉口、桃园公园南侧停车场等关键区域;农村区域则揪出刘洼河防洪等重点突出问题。此外,该区还明确了高铁广场隧道、闽江路高速桥下等6处防汛重点部位,为后续治理工作指明方向。

多维施策,攻坚整治彰显硬实力

如何整治?淇滨区立足“防大汛、抗大险”,从预案、排查、工程、应急四方面精准发力,提升防汛硬实力。

科学编制预案,夯实应急根基——

全面复盘去年防汛工作,结合今年降水趋势,深度修订防汛抢险预案。新预案邀请专家论证,强化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保障防汛救灾科学有序。

汛前全面排查,消除风险隐患——

针对道路、排水管网隐患,开展专项排查与疏通行动。累计排查隐患41处,疏通管网55公里,清理雨水井1200座。

安排专人定期巡逻二支渠、护城河等城市水系,及时打捞清理杂物、杂草,保障河渠行洪畅通。提前维修维护城区排涝泵站、移动泵车等排涝设备,并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加速工程建设,提升排涝能力——

全力推进5个在建排涝工程。目前,泰山路等路段30处超标准雨水通道能力提升、二支渠等城市防洪排涝项目已基本完工,均投入使用;闽江路排水防涝雨水管网综合治理工程、雨水调蓄综合利用项目接近尾声,将在主汛期前发挥关键作用。农村地区,今年重点实施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内8个村庄、1.5万米沟渠整治工程,着力解决万亩耕地积涝难题。

强化应急保障,锻造抢险尖兵——

组建3800余人的“区、乡、村”三级应急队伍,全区划分3个防汛片区,并构建政企联动机制;储备排涝设备129台套、橡皮艇43艘、发电机67台套等防汛物资,检修设备并补充物资,全方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整合市政、农业、水利等多部门监控资源,实现重点区域实时监测,为高效能应急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制度建设,拧紧责任螺丝扣

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制度。将防汛责任的螺丝扣拧紧。

淇滨区以区级防汛抗旱工作预案为抓手,8个区直部门各展所长,结合行业特点精修专项预案,10个乡镇(街道)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方案,构建起全新的“1+8+10”预案体系。

为打通村级防汛“最后一公里”,136个村(社区)创新推行简洁实用的“一张纸”应急预案,提升村级应急响应效率。

此外,全区广泛开展城市与农村防汛应急演练,市政、交通、园林等重点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积极参与,有效检验预案可行性,锻炼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通信畅通,实现责任人员到位、响应迅速、处置高效。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持续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行动准则,把城乡易涝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淇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快补齐防汛短板,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守护城乡安全度汛,让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与安全感。(来源:鹤壁淇滨区委宣传部 作者:魏蓝)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博物馆铜镜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