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包袱 筑防线 帮升级
企业家在嵩县何以有为

创新创业的热浪正重塑着嵩县的经济版图。嵩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初夏时节,陆浑湖畔的嵩县生机勃发。
在“中原药谷”智能车间里,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在“中原洱海”的桑蚕基地,河南阡陌桑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桑葚;而在县城东部的“中原矿谷”,中金嵩县嵩原黄金冶炼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刚刚攻克了一项冶炼技术难题……
在这片曾以传统农业闻名的土地上,创新创业的热浪正重塑着嵩县的经济版图。企业家群体的崛起,既是嵩县经济转型的缩影,也是当地营商环境嬗变的生动注脚。
创新创业的热浪正重塑着嵩县的经济版图。嵩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给企业卸“包袱”:刀刃向内破障碍
“过去跑审批,得抱着材料跑十几个部门,现在只要交齐材料,剩下的交给‘管家团’。”洛阳知木茶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田利丹感慨道。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嵩县近年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
在嵩县政务服务大厅,“代办服务”窗口人来人往。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剩下的事由专职代办员全程跟进。阡陌桑田负责人楚小莉对此深有体会:“我们桑园的用地手续,原本以为要拖上一年半载,结果专班介入后仅用3个月就办妥了。”
嵩县创新推出“首查不罚、以纠为主”柔性执法机制,对轻微违规行为免予处罚。与去年相比,今年全县涉企罚款同比下降25%,涉企执法检查次数减少30%。嵩原冶炼公司负责人朱智立回忆:“前些年环保督查频繁,如今执法人员带着技术方案上门指导,帮助企业改进工艺,实现了达标排放。”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嵩县构建“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发放贷款9.22亿元,全县已获得贷款2726户,放贷率88%。河南豫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产不到一年,便通过“科技贷”获得低息贷款,总经理刘建有坦言:“这笔钱帮我们度过了产能爬坡期。”
创新创业的热浪正重塑着嵩县的经济版图。嵩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企业筑“防线”:法治护航树信心
“政府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我们才能安心谋发展。”田利丹的话,道出了嵩县企业家的普遍心声。在这座小城,“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已成为金字招牌。
嵩县率先推行“企业罚款报备制”,对各类企业的罚款须报送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批,并报县政府备案后方可实行。县纪委监委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对吃拿卡要行为“零容忍”。某建材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怕检查,现在盼检查,因为每次检查都能带来政策红利。”
针对企业维权难题,嵩县组建“法企直通车”,司法机关主动上门化解纠纷。嵩原冶炼公司屡屡遭遇预付货款拖欠难题,去年经县人民法院努力,260万元欠款被顺利追回。“从立案到执行仅用了45天,这在以前不敢想象。”朱智立说。
政策“组合拳”更是提振了企业家的信心。出台《嵩县构建良好双创生态加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实施办法》《嵩县文旅品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包,兑现奖补资金数千万元。顺势药业负责人何晓栋介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让我们有底气投入中药配方颗粒研发。”
帮企业做“升级”:创新引领绘未来
在嵩县产业集聚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奔涌不息。从传统矿产冶炼到新材料产业集群,从单一药材种植到中医药全产业链,企业家在政府引导下不断突破边界。
嵩县设立产业基金,发布“揭榜挂帅”项目,吸引湖南正清等企业携技术落地。在中原药谷,洛阳北苑生物科技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攻关中药提取物抗癌制剂。“政府补贴了研发经费的40%,还帮我们对接上海药物所专家。”负责人王俊锋说。
楚小莉是一名事业有成的乡贤,她放弃在大城市发展,返乡创办桑蚕综合体。“县里不仅给场地、给政策,还组织我们参加深圳文博会。”如今,她打造的“桑蚕小镇”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1.2万户农民增收。
嵩县的实践证明,优化营商环境不是简单的政策优惠,而是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从“管理者”到“服务员”,从“被动接招”到“主动破局”,嵩县构建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如县委书记辛俊峰所言:“企业家的舞台有多大,嵩县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好台、服好务,让各类企业在嵩县敢干、敢闯、敢投。”
如今,嵩县正以“中原药谷”“中原矿谷”“中原洱海”为支点,书写着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篇章。在这里,每一位企业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来源:嵩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赵明辰 王艺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