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为爱情“减负” 让幸福“加码”

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不良婚俗给很多家庭带来负担,让婚礼变了味。近年来,镇平县枣园镇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解决群众关注的红白事负担重,让移风易俗从“纸上约定”变成“脚下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能,真正实现了为爱情“减负”,让幸福“加码”。
初夏的风夹杂着麦香,轻轻掠过村庄,让刚刚办完儿子婚事的老辛显得心旷神怡。“儿子儿媳把办婚礼省下的3万块,用在搭建蔬菜大棚上!我是双手赞同。”枣园镇辛营村辛玉顺谈起儿子的婚礼满脸堆笑。辛玉顺家的蔬菜大棚是全家人的生活底气,把婚礼节省的钱用在家庭持续发展上,让生活更有底气和源源不断的后劲。
“讲排场、比阔气,一场婚礼下来回到‘解放前’的情况在辛营村已成历史,现在人们都把精力放在干事创业发展经济上。”辛玉顺如是说。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顽疾,枣园镇按照县文明办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在全镇19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村民议事会商定《红白事简办十条》,明确礼金封顶200元、酒席每桌不超300元、车辆限6辆等硬杠杠。把字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融入心里,这样办事就有了遵循,群众不再为花钱多而难为情。
文明新规让办事不再是负担,全镇红白事平均支出下降45%,户均年减少人情开支近千元,省下的资金纷纷流向果蔬种植、家庭养殖等产业,涌现出12个特色产业示范户。通过发展生产,幸福生活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枣园镇创新推行“文明积分制”,将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10项善行量化评分,每季度“张榜晒分”。在周岗村文明积分超市摆满了生活日用品,村支书张国龙说:“积分换的是用品,攒下的是口碑!”村民梁殿中主动拆除违建旱厕、照顾独居老人,一季度文明积分累计位列榜首,将积分换成心仪的生活用品。目前全镇建成19个积分超市,拆除违建16处,化解邻里矛盾50余起,4200余件日用品兑换出乡村治理新气象。
“咱党员不能光喊口号,得办实事!”枣园镇要求413名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简办婚丧事宜46场,带头拒绝“升学宴”“谢师宴”28次。去年以来,全镇各村成立由乡贤、老干部组成的“新风劝导队”,用乡音俚语劝退红白事大操大办30余起,监督岗上“红黑榜”让文明新风越吹越劲。
婚礼上“农机具陪嫁”取代天价彩礼,文化墙上“孝善榜”记录凡人善举,农家院里“积分存折”写满正能量。当下,在枣园镇文明新事层出不穷,“崇尚新风尚、争做文明人”在枣园镇已蔚然成风。枣园镇党委书记刘柯兵表示,将持续深化“党建+文明”模式,让新风良俗扎根乡土,让文明礼仪沁润乡亲。
乡风淳朴,乡村兴旺。为更好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镇平县文明办统筹文明乡风建设行动、陈规陋习问题专项整治、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三项工作,根据各行政村文化实际和经济实力,结合移风易俗工作要求,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通过主题系列活动与专题单项活动相结合、参与性群众文化活动与精品展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文艺进基层、戏曲下乡、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利用“我们的节日”开展清明祭英烈、相亲交友、孝老爱亲、先进表彰等活动。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依托全县4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全县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传、移风易俗普法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践行文明新风,争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镇平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魏兴说。(来源:镇平县委宣传部 作者谭亚廷 张同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