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跨度四索面四主桁铁公轨三用钢桁梁斜拉桥开钻

5月16日,由中国中铁大桥局施工、中铁大桥院设计的宜涪高铁宜昌长江公铁轨大桥主塔8#墩1#桩首桩顺利开钻,成为全线第一个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的标段。
宜昌长江公铁轨大桥是宜涪高铁全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2781.9米,按四线高速铁路+六车道市政道路+两线轨道交通标准设计。主桥最高塔246.5米,采用主跨800米四索面钢桁梁斜拉桥,首创四索面四主桁钢桁梁结构新体系、首座独柱式钢混组合混合桥塔的铁路斜拉桥,是世界首座铁路在上、公路及轨道交通在下的最大跨度三用钢桁梁斜拉桥。
宜昌长江公铁轨大桥共有595根钻孔桩,其中8号主塔墩设计为直径3m、桩长35m的钻孔桩42根。该墩钻孔桩覆盖层为稍密-中密卵石土,持力层为弱风化砂岩夹泥岩,卵石土厚约17m,卵石含量达60%,粒径为60至200mm;漂石含量约15%,最大粒径达500mm。复杂的地质条件,大大增加了大直径钻孔桩、钻孔平台、栈桥等施工难度。
为了攻克超大直径钻孔桩深厚大粒径卵石覆盖层砂岩基础施工难题,中国中铁大桥局项目部采用工具护筒引孔换填+永久护筒跟进方案,完善工艺工法,层层技术交底,严格落实开工标准化各项要求。现场通过泥浆护壁+旋挖钻完成成孔施工,岩层部分采用四级扩孔钻进至设计桩底标高,钻孔完成后依次下放钢筋笼、安装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严控桩基施工质量,努力以精雕细琢和匠心品质实现首件必优、一次成优、全部成优目标。
进场以来,中国中铁大桥局项目部牢记严守诚信、引领示范、质量核心、双标共建建设理念,遵循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始终把质量摆在最核心位置,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工厂化作业、机械化控制、信息化监控、智能化管理,高起点策划、高标准开局、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在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线完成中心试验室、砼拌和站、钢筋加工厂的建设及验收,并成为首个标准化验收通过标段、首个钻孔桩开钻标段。
宜昌长江公铁轨大桥桥位平行于既有宜万铁路桥下游,中心间距仅56.5m(边缘净距21.3m)。新建桥梁面临大型吊装多、邻近营业线安全防护和管控要求高等特点,还要保护好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鲟和世界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环保水保绿色施工要求高。为此,中铁大桥局项目部集中优秀建桥人才资源,依靠雄厚的专业优势,集思广益地开展了大节段四主桁长距离顶推施工技术创新、千吨级大节段四索面四主桁悬臂施工控制技术、大型塔式吊机装备式大节段钢塔吊装等科技攻关,拟采用基于BIM的智能与绿色建造技术,创新引入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不断提高我国高铁桥梁建设管理水平。
宜涪高铁宜昌长江公铁大桥是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中重要交通项目,是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沪渝蓉高铁、呼南高铁共用的过江通道。该桥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建成后对完善我国铁路网络布局,构建宜昌交通枢纽,加速湖北省“一主两副”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宜昌市过江路网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宜涪高铁(湖北段)线路总长330.121km,其中桥梁108座54.392km、隧道74座258.028km,桥隧占比94.6%;正线路基长17.762km,占线路比例为5.4%。设长阳东、五峰、后河、鹤峰、木栗、恩施南、利川7座车站,设计时速为350km/h的高速铁路。(来源:中国中铁大桥局 作者孙东勋 申世靖 高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