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石龙区:褪黑逐绿生金 老矿区转型升级展新颜

5月13日上午,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碳素”)一派忙碌景象:车间内,一台台数控设备满负荷运转,工人们忙着对石墨材料进行加工、打磨;仓库外,运输车辆鱼贯进出,将产品及时发往各地。
“碳素材料由于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耐腐蚀及自润滑性、弹性模量低和导电良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航空航天和有色冶金等领域。”东方碳素董事长杨遂运说,“我们具备20余年的生产研发经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生产的石墨产品质量好、品种全、规格多,远销海内外。”
杨遂运1995年“下海”自筹资金开办煤矿,2003年抓住转型机遇跨入碳素行业,2006年创立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东方碳素已成长为一家集特种石墨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公司拥有从磨粉、混捏、焙烧到石墨化处理的一体化生产加工能力,特种石墨年产能达1万吨。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4月登陆新三板,2023年6月在北交所上市。
从传统煤炭产业转战碳素新材料产业,杨遂运的创业经历折射着石龙区产业的变迁。
石龙区因煤而立、依煤而兴,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独立工矿区,煤炭及其相关产业曾经是全区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90%以上。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以及经济形势、能源政策等变化,石龙区“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弊端逐渐凸显,如何走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之路,成为石龙区的一道必答题。
“石龙区近年来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工业经济由地下向地上转移,砍掉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围绕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壮大新动能、新优势。”石龙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翟进焘说。
以中鸿煤化、东鑫焦化为龙头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以瑞平水泥、嘉北科技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东方碳素为引领的石墨产业集群,已成为石龙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该区谋划建设的数字经济、风光储新能源、医药中间体、银发经济等新兴产业多元竞发,主导产业明晰、配套产业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产业的含绿量、含新量也在不断提升。东方碳素、嘉北科技等8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全面升级,中鸿煤化连续三年上榜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东方碳素、嘉北科技、昌茂纺织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东鑫焦化、慧鑫源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石龙区出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社会科技研发支出3.3亿元,投入强度7.1%,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6.8%,居全市前茅。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省市级研发平台17家,东方碳素、慧鑫源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截至目前,公司共取得13项专利、136项实用新型专利。”东方碳素总经理杨晓鹏介绍,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费用,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远销美国、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石龙区“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目前已彻底扭转,二产中煤炭产业占比由20年前的80%下降至现在的不足40%。
昔日煤乡转型发展足音铿锵,正褪去“黑衣”披“绿装”,展露斑斓新容颜。(来源:平顶山市石龙区委宣传部 作者:闫增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