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各地

河南林州:金融客户经理驻村实现“全覆盖”

2025年04月22日15:28 |
小字号

林州,这片被红旗渠精神浸润的热土,以党建之力带动金融之势,涌动着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林州农商银行以省行“贯彻落实年”为契机,在全市588个村(社区)全面铺开客户经理驻村工作,以整村授信和网格化营销为抓手,锚定“8040”“5016”目标,坚守支农支小支微定位,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该行充分考量辖内各支行(部)信贷人员数量、辖内行政村数量及业务开展情况,精心制定驻村工作安排。明确1名客户经理(或支行班子)负责5-10个村(社区)的驻村营销服务工作,实现全市588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姚村支行客户经理王碧涛负责周边8个村庄,他感慨道:“科学统筹的驻村工作安排,既能最大限度地服务本地群众,也能使我们更加集中精力,把每个村的情况摸透,工作更有针对性。”

驻村客户经理对存量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与深度挖掘。市区支行客户经理张耀,通过加强对其驻村范围内的到期客户悉心维护,有力地稳固了客户基础。他还借助大数据,精准挖掘存量客户的空白业务,为当地一位经营商超的信贷客户办理了二维码收单业务,客户笑着称赞道:“农商行不仅帮我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更把我收银台上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收款码归于‘一统’,不仅桌面敞亮了,客户扫码也不至于眼花缭乱了。”对于部分不良客户,驻村客户经理依托当地村支两委的本地优势,积极获取相关信息,茶店支行的小张,多次上门与客户沟通,最终帮助客户制定还款计划,逐步化解了风险。

在增量业务营销上,驻村客户经理面向本地居民和外出人员双线发力。五龙支行的驻村客户经理老刘,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为村民办理存款、贷款、社保卡转卡等业务,将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同时,他通过与外出务工人员建立联系群,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一位在外地做建筑生意的林州老乡,在刘经理的对接下,成功获得了一笔用于扩大经营的贷款,他感激地说:“没想到在家乡的银行,能这么方便地解决我的资金问题。”

姚村镇某村支书积极配合农商银行工作,不仅自己将存款存入农商行,还动员村里的企业和村民将资金归集过来,帮助农商行新增存款数百万元。他表示:“农商银行支持村里发展,我们也应该全力支持农商行,实现互利共赢!”合涧支行客户经理与村干部密切合作,通过村干部的推荐,为村里多个种植养殖项目提供了贷款支持,助力了乡村产业发展。

驻村客户经理不仅是业务开展的主力军,还承担着驻村项目制负责人的角色。临淇支行在开展整村授信活动时,驻村客户经理小陈充分发挥熟悉村情的优势,从对接村干部、制定营销方案到组织入户走访,全程统筹协调。全员夜间营销活动中,其他同事积极配合,大家齐心协力,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3个村的授信工作。在业务经办时,相邻的驻村客户经理之间,相互配合、交叉审核,严格落实“AB岗”制度,确保业务合规高效开展。

林州农商银行抽调专人组建的无感授信小组,为驻村客户经理工作的开展增羽添翼。通过开发定制数据热图,让工作重点、工作量和绩效一目了然。支行管理层和驻村客户经理通过数据图,清晰掌握各村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客户经理根据数据图提示,对潜在客户集中的区域加大营销力度,当月新增授信客户数量显著提升。这种数字化管理方式,让驻村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市区支行负责人表示:“通过驻村工作,我们与村民的联系更紧密了,业务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下一步,林州农商银行将继续以驻村信贷员工作为纽带,不断深化整村授信和网格化营销,向着“8040”“5016”目标稳步迈进,用金融力量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林州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红旗渠精神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新的光彩。(来源:林州农商行 作者:张海亮 王雷翔)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阳“探亲”
  • 南阳:让千年药香飘向世界
  • 跟记者体验一场麦田里的国家非遗
返回顶部